相传大禹到会稽赴诸侯会,于舍杭登陆,因此登陆地舍杭改成‘禹杭’后取谐音余杭,又因豪门曾募钱筑堤,是以又叫‘钱唐’,唐以后为避国讳改为钱‘塘’,此地便是后世的杭州。
东汉光合三年夏,江夏之乱初平,位于吴郡境内的余杭之地却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百姓依旧安居乐业,如同往常。
这一日午后,钱唐街市上喧闹非常,到处都是商贩的叫卖声,就在一座石桥旁,有个乡下人拉了一车梨子来卖,但凡有人经过,那卖梨的便吆喝两声‘又甜又脆’。
有人见梨子黄橙橙的,着实长得好,便开口询问,只是这价格一报出来,多数人都摇起头来,却是嫌这梨子比本地的梨子贵了。
也有那年轻的富家子弟买了两个,当街便吃了,直夸梨子甜,再看向那些舍不得买梨子的人眼中,便自觉高人一等似的,岂不知被人笑做败家子!
日头朝西偏,那卖梨的看着一车梨子也上起火来,有人劝他不如贱卖了,那乡下人却说道,这价钱是自家婆娘订的,更改不得,若是贱卖,怕回到家里连门都进不去。
一旁的人轰然大笑,言道却是个怕婆娘的惧内子。
乡下人被嘲笑的脸上通红,但这梨子却是半分不肯让价,旁边有那好事的人都说,倒要看看今天他这梨子能不能卖的出去。
正笑闹间,啼声作响,一头浑身墨色没有一丝杂毛,唯有四蹄雪白的驴子,从西边而来,其上坐着一个腰间仗剑,手提酒壶的白衣书生,正饶有兴趣的在这城镇中四处张望。
等那驴子路过石桥时,卖梨子的乡下人,见着书生衣着不凡,便连忙叫了一声:“梨子,又甜又脆的梨子!”
那书生似是正好口渴,回头一望,见那车上梨子却是不错,在驴子头上轻轻一拍,那驴子便停了下来。
“卖梨的,来两个梨子尝尝!”
那书生刚一说,便有旁人劝了起来,说那梨子卖的贵了,却是坑人,那卖梨子的见好不容易有人要买,恐让人搅了,当即恼怒的斥了几声。
书生一摆手,朝四周笑道:“我是真渴了,只要梨子甜脆解渴,贵些便也无妨!”
那卖梨子大喜过望,当即捧了两个梨子到了书生面前:“先生请尝,我这梨子可是今早刚摘下的,保证又甜,又脆,又解渴!”
书生将酒壶系在腰带上,拿起梨子便咬了一口,顿觉汁多味甜,香脆可口,当即道:“不错不错,这梨子着实不错,不过我可没有那五铢钱,这个你要不要?”
那乡下人听对方说没钱,正要瞪眼,忽然间金光一闪,一个指甲大小的金锞子便落在手上。
金子这东西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值钱的贵重物品,西汉时更是制成了一种状如马蹄的黄金货币,叫‘马蹄金’。
不过面前这乡下人却是连金子都没有见过,当即拿着这金锞子叫道:“这是什么,我只要钱!”
书生这金子抛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只觉黄影那么一闪,没人看的清楚,等着乡下人用手捧了,顿时有那眼尖的人惊呼出声:“金子!”
这么一喊,顿时又围过来不少人,纷纷寻问发生了什么事,有人飞快将事情说了,众人都惊呼出声,能随手抛出一锭金子的,身份定然非同小可,有些人暗自猜测其那书生的出身来。
这指甲大小的金锞子,别说是两个梨子,便是将这一车梨子都买了,剩下的钱还能在这吴郡地界内,饶出一间大宅子来。
卖梨子的虽说没见过金子,但总是听过的,知道价值不菲,当即脸色一苦:“这......这金子,我找不起,要不然这些梨子都给您了......”
书生摆手笑道:“我要你梨子干什么,剩下就赏你了!”他吃梨子也是刚到余杭,临时起意罢了。
书生一说,顿时有人起哄道:“那卖梨的,你要是不要,我给你换成大钱怎么样,你这一车梨子我都包了!”
卖梨的哪还不知道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欢喜的朝书生作了个揖,回头却是瞪了一眼那要换他金子的人。
“这位小先生且慢!”
书生吃了梨子,将梨核扔在地上,一拍驴子就要离去,却从围观的人群中挤出一个身材胖大的道士来。
这道士虽然胖却生的一副好面相,身长八尺,俊目美髯,只是穿戴着实破落了一些,头上顶着两个发髻,各自绑着破布头巾,身上道袍也补丁套着补丁。
关健是这胖道士肚子太大,道袍竟然不能合拢,只能搭在两边用腰带系了,露出那大肚皮来。
书生见是个道士,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然后开口笑道:“这位道长,不知道有什么见教?”
“见教不敢当,只是小先生那一锭金子便是买下这一车的黄梨也富余的很,道士我向小先生讨个人情,便算买下这车梨子,请众人吃了如何!”
这道士面露微笑的一说,围观的人尽皆叫好,更有人在那书生没张口之前,便大声道谢。
书生点头笑道:“这却使得!”又朝周围的人道:“你们不用谢我,谢这位道长吧!”
他这一说,周围的人都谢过道士,便去那车上取梨子。
却不料那卖梨的忽然拦在车前:“谁也不许动,谁要敢抢我就报官啦!”
当即有人斥责道:“你这人好没道理,这梨子都被小先生买下,请我们吃了,你拦个什么,又不是没拿到金子!”
卖梨的乡下人,红着脸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