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说过,大清之所以成为大清,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最早的时候,是女真,后来是后金。建州女真的都督努尔哈赤老先生,最早的时候不过是李成梁总兵的一个跟班。
说到这位李成梁,也算是个英雄传奇的人物了,传奇之处就在于,这个人一直到了四十岁,还是一个没考上举人的秀才。直到四十岁那年,事情出现了转机,因为他老爸去世了。父亲死对于儿子来说是好事?你和谁这么说估计都会被骂个狗血淋头吧,但是对于李成梁来说,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
因为他父亲虽然很穷,却给他留下了一样东西,那就是世袭的武职。就像戚继光的起步是承袭了祖上登州卫指挥的军职,那么李成梁的起步也是一样的,他的世袭职务是铁岭卫指挥,看小品看多了的,都基本上听说过铁岭这个传说中的大城市。虽然我作为一个说书人,并不是很喜欢看小品,但是我同样也是知道,铁岭这个城市。属于东北。
李成梁就这样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接下来的每个年头甚至每个月份,都是他的表演时间,几乎是连年打仗,每年立功受奖。受封为一品武官,封为伯爵。在那个时代,戚继光等人完全被他的光芒给掩盖了。顺便说一句,他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梅等人,都在后来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历史的进程。
然而后世都在传扬戚继光的抗倭事迹,对于李成梁却鲜有人提及。这是因为李成梁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扶持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先生应该是很会来事的那种,在给李成梁当跟班的那些年,一直是无怨无悔的。李成梁也很是够意思,帮他灭掉了所有露头的对手。
人总是会死的,努尔哈赤先生很够意思,一直等到了李成梁死后才起兵,和大明正式决裂。其实如果你仔细去看看那个所谓的七大恨,就会明白,想惹事根本不需要理由。完全都是穿凿附会的扯淡。你就干脆直接和大明下个战书说,我要造反了,你准备好,我要打你了。都比弄这么个玩意有意义。武器的批判总比批判的武器有力度,虽然那个七大恨很扯淡也很不靠谱。但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后金部队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尤其都是游牧骑兵,打中原步兵几乎压力不大。
说了半天是怎么兴起的,再来聊聊他想干什么。其实在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的美好愿望就是能够抢一把那么简单,虽然他建立后金自称大汗,却一直把稳固赫图阿拉作为自己的伟大蓝图之首。当时还有孙承宗和袁崇焕等一拨人镇守辽东,几乎没能够前进一步。据不太靠谱的《清史稿》说,一直到了多尔衮时期,雄才大略的摄政王最大的想法也不是吞并天下,一统河山。而是歌剧一隅,划江而治。
而满洲贵族们则似乎更加简单了,他们知道大明是他们的敌人,而并不知道的大明为什么是他们的敌人。你以为这些人真的拿那个看起来就写的傻不拉几的所谓七大恨当回事啊。他们的真正目的也无非就是为了升官和发财,大部分人只要是能够升官发财,具体坐哪边的官也不是那么重要。
还有,大清的内部既然分为了八旗,那么就有八个旗主八个派别,还是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可做的。虽然,这些分析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但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是白龙分队的使命。当然,杀戮也是必备的手段。
没有什么不能做,没有什么心慈手软和善念,白龙分队,来自地狱的勇士,能让他们的敌人在噩梦中吓醒的战士。他们所用的一切手段都可以灵活多变,但是他们的目的却始终如一从未变化,那就是干掉敌人,干掉敌人,干掉敌人。
说些题外话,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感觉,自从写这部书以来,一直觉得虽然文笔相当的乏善可陈,毕竟思路还是清晰的。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觉得有烧脑之感。但是今天这个章节,写的真是稀里糊涂的,因为从早晨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数了数才不到一千五百字。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停了一天电,加上单位安排检查的忙乱,再加上自己的重感冒所致。
说难听点,现在脑子里是一团的浆糊,就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还设置为收费的内容要您的钱,着实是于心不忍。但是这是规则,我也不能不遵守,我只能码完这一章节以后好好休息,希望明天我的精神状态能好一些,能写出对得起读者花钱来看的文字。再次真诚的和订阅者道歉。
继续写今天的内容。多铎回到自己的府邸后,先是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赵耀这家伙整体来说还算是相当不错的。因为他带出来的汉军旗部队都是军容整肃的,看起来战斗力应该是不错的。看来以后对于汉军旗的看法,要有所改变了。之前一直觉得,汉军旗就是聋子耳朵摆设一样。是低估了他们了。
然后他忽然就想起来了那个神似饶安的人,他笑了笑,自嘲说,:“世上怎么会有这样巧合的事情呢”。然后他又想,如果饶安泉下有知的话,知道一个和自己这样相像的人竟然会做出这样卑躬屈膝的姿态。恐怕能气的活过来吧。
对于饶安的死,多铎一直很惋惜,但是他觉得,这个时候饶安死了,是最好的后果,他不想和自己的这位老对手再一次在战场上刀兵相见。也不想这位老对手会最终在自己的手里殒命。
多铎一直都是很够意思的,但是他是个够意思的。他四哥很显然就有点不够意思了。就在两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