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影视题材电视剧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小股敌人看似势单力孤,很好攻击,于是战士们的战斗情绪很高,都会急的直跳脚。对着连长(或者排长)喊:连长,下决心吧,打吧!
这个时候,连长(或者排长)就会拧着眉头,想很久,然后坚毅的说:同志们,不能打!事实证明,连长(或者排长)总是正确的。
现在山海关外围的敌人要撤围而去了。山海关所有的将领军官们的求战情绪都很高,这个时候,作为最高统领的袁应文告诉他们,山海关同样不能打,没有办法打。
多铎不是酒囊饭袋,他手底下的镶白旗也不是,之所以镶白旗的三万人马在这段时间内,给山海关带来了这样大的麻烦。就是因为镶白旗的军队,都是能拉的出来的精锐。虽然他们在大明的土地上,一直扮演着的都是侵略者的角色,但是实事求是的说,他们的实力,并不因为正义与否打折扣。
所以,这次的撤军,只能说可以理解为一次战略性的转移而不是溃败,这个时候,敌方一定会有强有力的断后措施,山海关方面经过了这么久的守城作战,士卒已经疲敝了,再加上兵力方面也并不占优势,所以这次如果贸然出击,吃亏的只能是山海关方面。
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收缩防御,修补城墙,加固防御措施,准备军械和粮食储备,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这次的解围能够持续多久。所谓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多铎的离去,只是使得局面有所缓解,而皇太极本人,把山海关这块肉,不吞到嘴里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军官们略有遗憾,但是都散去了,饶安也回到了自己的军帐里,作为一名百户,他还是有自己的职责的,他的职责就是训练手下的士兵,接受千户的指挥,在战场上配合千户作战。把自己基层尖刀的职能发挥到极致,在自己的手里练就一支钢铁的小部队。
有些看官会提醒我说,这饶安好歹是这本书的主角嘛,你得让他多和袁经略有些接触的机会,再说在这次守城作战中,他主动出击,还承担了刺杀任务,总得升官,或者被袁经略留在身边起个参赞作用也好。
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并不是说袁经略是个不讲情面的人,只是明代就是这样的制度。或者不仅仅是明代,而是在任何的时代,在任何的地方都有一个这样的规则,那就是夜犬晨鸡,各司其职。
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就去做好你这个位置上应该去做好的事情就好了,不要去儹越的做什么事情。你只是饶安,只是一名百户连长,而不是这个部队的高级将领,也不是参谋长,你的任务只是把你手里的百余人练好。这比较现实。
另外饶安也是一个不怎么能听得进闲话的人,他决不能允许自己有一点不是让别人说来说去的成为谈资,他很推崇留侯张良的做法,国家有事情的时候就站出来,当仁不让勇于承担,但是事情完结的时候就功成身退,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并不是说袁大人绝情,而是他最近也太忙了,清军撤围而去以后,很多事情都需要做,向朝廷报告战斗情况,为阵亡的战士请求抚恤,对于屯田等做出相应的计划,等等一切事宜。让他忙的简直有点脚不沾地的感觉,所以,他这几天里也没有单独找时间和这位属下谈话。
饶安就这样做着他的事情,他很平淡,但是他的士兵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安哥,他们都知道安哥曾经带着一百人却偷袭三万人,他们知道安哥曾经一个人明知是个死,明知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却义无反顾的走进清军的大营,把大清统帅豫亲王多铎刺成重伤,如今生死不卜,所以清军才会在山海关撤军,作为饶安的兵,他们都是骄傲的,所以训练起来是格外带劲的,一个个的就像是小老虎一样。
然而你不想出名,不想有麻烦,就想这么平平淡淡的生活,似乎也并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就在这几天里,有个人悄悄的盯上了他,这个人我们前文已经交代过了,他就是山海关监军太监,张慕言。
张公公实在是个不幸的人,因为他本来过着很滋润的生活,毕竟是六宫副都太监,他就相当于明朝宫廷内所有太监的二把手,这个品级虽然不高,但是实惠嘛,就不必说了。在那样的生活下,忽然被排到山海关来监军,这是大大的不幸了。生活条件苦还在其次,每天刀光剑影的,万一这座城池真的最后守不住,自己很可能就跟着成为殉葬品了。
基于以上几点,不幸的张公公是十分苦恼的,所以他比较怨天尤人,而且相当的老实了几天,然而他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刚刚来了一天,山海关就恢复了平静,因为他接到了报告说,山海关外围的清军撤走了。
当一个人有生命危险,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头上悬着的那把刀就会落下来的时候,是没有心情折腾的,他唯一能考虑的就是怎么老实点,保住自己这条命,如果这一天终究是要来的,那么就在有生之年好好的乐呵乐呵,享受一下生活就是了。然而这一切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
清军撤走了,山海关恢复了平静。所以,张公公准备出来搞点破坏了,有句话说的好,虽然已经不知道究竟是谁说的,叫做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位张公公年纪不算太大,就爬上了六宫副都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