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朱门锦绣之宠妃至上>第六十三章 父女升官

接到圣旨那日,海诚休沐,正在府里和几名幕僚议事。圣旨送达之前,海诚先收到了一份邸报,传递了两条重要的信息,他同幕僚议论的正是这些消息。

几经周折,镶亲王世子萧梓璘还是被封了临阳王,一干用度、份例、薪俸等同于成年封王的皇子。正因为他的封号里带“阳”字,他比几位皇子更受朝野关注,连篇幅珍贵的邸报都写了他不少逸闻趣事。当然,他也会倍受猜忌。

为报皇上厚恩、报效朝廷,萧梓璘自请坐阵华南省。由他亲手督办的几件大案要收尾,他要有始有终,另外他还要监督治理罗夫河华南省一段。

远离京城,避开朝堂是非,这又何尝不是萧梓璘避祸了一种方式呢?

之前,皇上要封萧梓璘为临阳王,却遭遇皇族宗室、朝堂后宫半数反对的消息已私下传开。赐封之事最终尘埃落定,人们不再惊讶,感慨唏嘘自不可少。

海诚远在西南省,官又做得不高,朝中这一类事与他关联并不大。但萧梓璘要坐阵华南省办案并监督治理罗夫河的消息令他惊疑,就与他有了关联。

华南省与西南省相邻,两省的官员素有交结,同窗同年的官员走动不少。萧梓璘拿下的华南省半数官员,如同华南省官场的洪流地动,哪个为官者不心惊?

再说,萧梓璘要监督治理罗夫河,而罗夫河支流图是汶锦所画,以后也少不了打交道。因此,海诚不得不对萧梓璘加深了解,以求他日有备无患。

海诚想了想,对其中一个幕僚说:“烦请严先生给武大人写封信,问问华南省的情况。华南省变动如此之大,西南省或许也要动,我们还是多了解为好。”

严先生答应之后,赶紧磨墨铺纸,准备写信。他是武大人的同乡,来给海诚做幕僚还是武大人举荐的,而武大人则是华南省新任巡抚。

官场关系盘根错节,方方面面都要照应,一言一行不慎,就有可能惹祸上身。

听说这萧梓璘是罗刹般的人物,杀伐有胆量,决断有魄力,是第一不可得罪的人物。他刚被封为临阳王,又是新官上任,不烧几把旺火怎么能彰显威严呢?

“大人担心什么?”一位幕僚问海诚。

海诚轻叹一声,说:“华南省去年被审查下狱的盐运司转运使平大人是我的同窗,亦是同年。我跟他平日有些来往,私交也不错,我担心朝廷对他的处置。”

几位幕僚听海诚这么说,都不作声了。他们都不傻,海诚说他与平大人有私交往来,肯定涉及到见不得光的往来,否则海诚也不会如此担心。

“大人不必担心,临阳王弱冠之年,年少气盛,也只是想立威而已。再说后宫有海贵妃,朝中有二皇子,临阳王看他们的情面,一些小事肯定不会计较。”

海贵妃是柱国公海朝的原配发妻白氏所生,二皇子是海贵妃所出,因身有残疾与皇位无缘,倒是早早封了王。因柱国公府内部的龌龊恩怨,海诚与他们并不亲近,从没指望得他们看顾。到关键的时候,只要临阳王能赏几分薄面就行。

海诚点点头,说:“我与平大人没有利益往来,只是替他谋划了几次,都是些小小不言的事。平大人的案子主要牵连利益纠葛者,我是没份儿的。”

自我安慰之言听起来很牵强,但幕僚都会信任海诚,毕竟海诚还算正直之人。

一位幕僚思虑半晌,说:“按说皇上应该知道前朝隆丰年间叔终侄继的相关记载,为什么还提出封镶亲王世子为临阳王呢?虽说皇上迫于皇族宗室、朝堂后宫的压力,也曾想过改变主意,但他毕竟有过那样的想法,哪怕是一时半刻。

废太子杀了三皇子和程德妃,还企图弑君,确实伤透了皇上的心。二皇子身有残疾,自出生就与大位无缘了。四皇子出身低微,养在苏贤妃名下,仁平之乱后,皇上曾重用他,因锦乡侯府嫡次子闹出杀妻灭子的嫌疑,皇上就冷落了他。

五皇子与废太子一派,现已被圈禁,也与储位无缘了。六皇子是天下第一爱财之人,根本无心储位。七皇子刚十三岁,其他几位皇子就更小了。皇上是清正英明之君,为朝廷计、为天下计,想扶植一个能承继大位的侄子也不为过。”

另一位幕僚摇头道:“那还不如立六皇子呢,请镶亲王世子辅佐不是更好?”

海诚冲几位幕僚摆了摆手,说:“此等朝堂重事,我们还是不议为好,以免有妄猜圣意之嫌。我们还是商议眼前的事,这邸报上可还有一条重要消息。”

另一重要消息是关于范成白的,被所谓的正义之士骂成筛子的范奸贼又升官了。他由朱州知府升任治河道元,连升了两级,主管修堤、筑坝、治河、赈灾。

历朝历代,赈灾都是肥差,连皇子王孙都争着到灾区抚民。国库拨出白花花的银子,最终有多少会用到老百姓身上,谁也没有明确的数字,也没人敢统计。

六皇子监督西南省治河,临阳王监督华南省治河,皇上却把这赈灾的肥差给了范成白。无论是官是民,只要对朝堂还有一点了解,都会深思这个问题。

是皇上不信任六皇子和临阳王,才对范成白委以重任,还是这其中另有玄机呢?不管怎么说,六皇子和临阳王与范成后互相掣肘的局面已经形成。

范成白就任朱州知府短短几个月,未破获奇案,未立下大功,可人家偏偏高升了。要说他的功劳,不过是给工部和朝廷呈上了一份


状态提示:第六十三章 父女升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