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辩论,或者说是“交流”告一段落,林栋和姬瑶要去忙了。而周琴也需要为微软在大华夏区的落子奔波了。
虚拟平台的内容大致上已经敲定,医疗、教学、培训方面的合作伙伴已经谈的差不多了。上一次林栋去参加科技展并给大家讲解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的单位过来联络,后来这些单位听说长缨集团要搞网络虚拟平台,便纷纷要求加入进来。
虽然相比较娱乐、影视、游戏来说,这些单位都算是小众的,但是实际上的潜在市场并不少。
比如今年早些时候,某位网上比较著名的小学老师的网上公开课,一节四十分钟,九块钱。只一天的时间,这节课的点击量,便好几千次看起来多,但放在全国而言,这并不算什么。
华夏的父母,特别是年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一向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
虽然教育部、人大代表多次提议要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减负,但实际上一直减不下来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学校追求高的升学率、教育质量。
学生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嘛。
至于父母这样做,是真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为了把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转嫁到孩子身上,又或是为了攀比而强加给孩子一些除了教育之外的辅导课、实习课,那就真的不得而之了。
这种争论永远没有结论,父母有父母的理由,社会学家有他们的道理,孩子,只能无辜的旁观。
扯远了,拉回来继续说,网络上的公开课、收费课的热销,同样也预示着这样个潜在市场的庞大。毕竟不是哪儿都有很好的补习老师的。有些地方,老师上完课就不管了,学生回去后听不懂,而父母又不会讲,在网上购买相关的公开课,给孩子启迪一下无可厚非。
这是一方面,而那些远程的教育机构,也希望能够通过虚拟现实这样的教育手段,实时在网上与求学者交流,这样教育就会更加的直观,效果也更好。而无论教育者还是求学者都不用来回奔波。
虽然网上虚拟平台也会收费,但相比较而言,付出的代价就要低廉的多了。
这些都是双赢的内容,自然也就很容易谈得拢了。
类似这样的合作协议,这一段时间以来,长缨集团谈妥的不少。
然而,更大的内容里,关于影视方面的,还需要林栋他们继续努力。
因为对方,对于他们这个虚拟平台并不是十分感冒。
华夏历史上的,影视从解放开始,最初便是和那些战争、生产、英雄分不开的。
当然一开始,那些影视片子里少不了从老大哥那里译制过来的片子,虽然当时那些看着白皮肤、蓝眼珠、黄头发的老大哥一嘴的东北味普通话,还会让很多人有些疑惑,后来知道那是翻译带过来的口音。
但总的来说,华夏人,特别是一些基层的民众,看电影的第一次接触,大都是关于战争,关于生产,关于怎么从一个旧华夏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华夏,这其中的很多影片,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没有看过。
比如《江姐》,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比如《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队》、《鸡毛信》……
这些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拍的片子,有些甚至还只是黑白片。
当时质朴的表演,在现在看来,可能会很幼稚、很土,但至少那时拍的片子是真实的,并不怎么夸大。
那时的日本鬼子是真实的强大,影片不会像现在渲染出鬼子很弱,随便一个娇小姐或一个小孩就很容易杀倒一片,那时的抗日战争很艰苦,并不像现在所表现的那样很潇洒、很好玩、很喜剧化……
抗日战争真的很艰苦,八年时间,三千五百万的人员伤亡,大半个华夏的沦陷,无数的珍宝、资源被抢被毁,无数的古迹被烧、被占,等真正的打到日本投降,华夏已经是一片苍夷……
抗日战争真的很苦,真的很苦,真的很苦!
林栋很少看现在的抗日战争片因为把抗日战争描写的太过于简单了,其中大量充斥的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反倒是********的篇幅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很少的一些精品,林栋已经联系着去往自己的虚拟平台里拉了。
比如《亮剑》,比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比如《生死线》,比如《永不磨灭的番号》……
而更多原汁原味的影片,便只能从这个地方来找了。
这是一家名为山河在的影视传播文化有限公司。
原本的那些战争影片,大多是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等拍摄,影视的转播权自然也在他们手里。
但是在前几年,为了这些影片的推广和数字发行,这些几十年前的经典影片,便转交给了这家山河在影视发行公司做数字发行。
但是,说实话,这些年来,这些经典的老片子,在网上推广的力度并没有多大进步。
这倒也不是山河在不努力,究其主要原因,一来是华夏网上盗版实在是太猖獗了,几乎人们所能想起、所看过的影片、小说、电视剧,在网上都能找到盗版,而那些上传盗版的人还美其名曰帮助传播,我呸!
把别人辛苦劳动的东西无偿发布出去,就为了博得几个点击、一些回复,还能说出这么“义正辞严”的话来,也真是无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