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炎夏,绵延的炮火在锦城响了半个多月,锦城周围除了原家堡,尽数被蚕食,锦城跟原家堡就好像是平原上的两方孤岛,在战事风雨之中飘飘摇摇。

阴霾笼罩着这一片大地,就好像整个天地都陷入了最绝望最沉闷的时刻。

然而就像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是破晓之前一样,在坚忍与抗击之中,阴霾终有散时,而黎明终会不可遏制地降临。

楚去非的军团跟日军以两败俱伤的打法中渐渐耗尽,大病初愈的楚归,召集了锦城的帮众两千余人,投入最前线。

仁帮的子弟都是楚归一手带出来的,多数是青壮年,个个像是猛虎一般,不仅凶残,而且坚决,就在战火逼近,其他帮派或者自发解散或者剩不了几个人的情况下,仁帮却依旧屹立不倒,上下一心,极少有帮众逃走分散。

两千多人,五个堂的堂主们负责记录好名单,递交楚归。

大家都知道如此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仁帮的子弟,没有临阵退缩的,有人来抢地盘,就一定要杀回去。

不管来的是谁。

死了的,家里的人都交给三爷照顾,有三爷的一口饭,就有他们的。

楚归站在路口上,一个一个地看着他们走。

他们报出自己的名字给三爷听。

三爷仔细地看着每一个人,听到名字的时候就说一声“好”,他的神态跟声音,让仁帮的弟子觉得,他记住了他们的脸跟名字。

队伍中有几个十几岁的少年,楚归觉得面生,就问:“你们是哪个帮的?”

少年略有些腼腆,却说:“我们是祁凤老大的!”

楚归一怔:“祁凤?”

少年挺了挺胸:“以前是祁凤老大照顾我们的,他走之前,让仁帮的大哥照顾我们,所以我们也是仁帮的。”

楚归看着几个少年稚气未脱的脸,他们脸上尽是骄傲,而毫无畏惧或者忐忑之色,仿佛面对一件极荣耀的事。

那像是猛虎般的两千人头也不回地去了前线。

枪炮声里,每天都有人死去,汤博,廖泽……仁帮几个堂主也都相继阵亡。

一个个熟悉的人名报回来,每听一个,楚归的脸色便白上一分。

在炎夏中病情初愈仍旧咳嗽不止的三爷,迎来了人生中的最大的劫。

那一天,楚去非躺在楠木棺材里,一身制服依旧笔挺整齐,掩住了身上的弹孔。

他的脸依旧像是以前那样,英武而俊美,又带一点斯文,堪称儒将的完美典范。

只是脸色稍微有一点铁青,看来比昔日多了一份清冷。

整个楚府,白幡举哀。

锦城同悲。

楚去非被抢回来的时候,继鸾随行,战事吃紧,楚归不放心,几次探望都给楚去非骂了回来,后来继鸾便替他去。

在最后一次的时候,继鸾跟一个副官把楚去非带回来了。

只不过他已经无法开口说话,无法睁眼看人。

继鸾不能想象自己竟把楚去非带到了楚归面前,一路回来的时候她整个人便木然了,脑中一片空白。

但是就算瞒,也是瞒不住的。

楚归见了楚去非之后,双臂把人抱了,唤了几声“哥哥”,听不到应声。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还没来得及流泪,便喷了一口血。

他踉跄倒下的瞬间继鸾有种错觉,似乎楚归会跟着楚去非而去。

但出乎继鸾所料,醒来后的楚归镇静了许多。

这半个多月来他瘦了好些,眼神却更见锐利了,不用人扶,自己走到棺木旁边。

楚归低头看着里面的楚去非。

楚归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段日子来,他送出去的仁帮兄弟一个一个地没了,楚归就有一种预感。

尤其是楚去非严禁他去探望他。

他曾看到作战中的楚去非,从他的眉宇里瞧出一份宁为玉碎的凛冽气息。

但是尚未成真,他就不以为真。

一直到楚去非真的就这样回来,在他的跟前。

楚归出神看着安静地楚去非,不再跟他谈笑,也不再对他呵斥的兄长。

那样欢笑无忌曾嘲讽他的容颜,那样坚强有力曾揽过他的手臂。

都成了过去,都化了云烟。

以后再也没有他了。

这个念头把他的心也碾碎了,变成一地的血肉。

老九跟继鸾齐齐看着楚归,然而谁却也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

继鸾握紧了手,手心里还有些滚烫,似乎还沾着楚去非的血,她赶到的时候,楚去非还有一口气,撑着不散,一直死死地握住了她的手,说完了那句话。

可是……继鸾心里知道:若没了他,那些话又有何用。

她明白得紧,楚归跟楚去非,就像是祁凤跟自己,谁也不能离开谁,离开了谁,都无法完整。

她想劝又出不了声,于是只能守在他的身边。

楚归的手一点一点地抚过楚去非的脸,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容颜。

他就坐在棺木前,守着楚去非,两天两夜。

无人敢劝。

楚去非死后两天,锦城被日军攻占。

仍旧挂着白幡的楚府,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密斯李身着日本军服,昂首阔步,她以前都是穿洋装的,忽然换了这么一身,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然而却没有人有闲情笑。

密斯李身边带着十几个日军,拉开架势走到灵堂前头,继鸾跟老九一左一右拦上前。

密斯李扫了老九一眼,目光落在继鸾面上,笑容在脸上一闪而过:


状态提示:第92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