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纨绔妻主:夫君个个俏>卷 二 大辽风云 一百三十四 桃花为盟

街市上果真热闹,人山人海的。不多时一阵铜锣开道,人群自觉地分立在街道两侧,给游行的彩车队伍让路。

由于这风俗在辽国沿袭了近百年,各地官府每年都会组织商贾、商会等打造精美的彩车游行,并且还有扮作桃花仙的舞队载歌载舞助兴。

夏明珠平素就喜欢热闹,此刻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慕容汐羽紧紧跟在他身边,生怕和他走散了,也唯恐他乱跑乱跳有个闪失。

彩车在街道中徐徐穿行,最终抵达幽州城郊的相思湖畔。湖水碧波荡漾,湖畔种植着上百亩的桃林。三月芳菲,桃花争相吐艳,娇媚无限,景色美不胜收。

慕容汐羽有感而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明珠撇了撇嘴,“什么妖?是桃仙才不是妖怪!”

慕容汐羽见他驴唇不对马嘴,被逗得捧腹大笑,“非也非也!这句话出自《诗经?周南?桃夭》一篇,桃之夭夭是说桃树翠绿繁茂,灼灼其华是形容桃花开得灿烂。原诗共有十二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哦,前两句我懂了,后面的又是什么意思?”见慕容汐羽不厌其烦地解释,夏明珠也作出洗耳恭听之态。

慕容汐羽笑道:“这是一首贺新婚歌,也算送嫁歌。新婚之日,新人嫁娶,用桃花比做新人的艳丽容貌,用果实累累的桃树暗喻新人将会早添贵子,使人丁兴旺,永远昌盛。整首诗便是这个好意头。”

“嗯,的确是好意头!应景的很呀!”夏明珠心里暗喜,将诗句默默记下。

只听慕容汐羽又道:“大秦的凤都也有许多桃林,以往每年这个时节,我总喜欢独自一人去桃林赏花做诗。”

“我们大辽的桃花儿也好看,你若有雅兴,不妨也吟诵一首。”

“呵呵,你这是要考教我?”慕容汐羽有些奇怪地打量夏明珠。不知不觉这一个多月,夏小公子真的变了不少。

夏明珠眨眨眼睛,“就算你是师傅,我是徒弟,我就不能考教你吗?也罢,我先来吟诵两句给你听听。”他说完作绞尽脑汁状,虽磕磕巴巴,却竟然没有背错,“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好!”这诗自己从未讲解过,但夏明珠却能当面吟诵,可见是用足功夫。慕容汐羽鼓了鼓掌,称赞道:“早就说过夏公子你聪慧,只要你肯下功夫,什么样的诗句背不出来呢!”

“那也要师傅教得好才行!”夏明珠神色得意,摇晃着慕容汐羽的手臂,“该师傅了,你可不许耍赖!”

“容我想想。”慕容汐羽的目光穿过人群,最终停留在一株茂盛的桃树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同样是三月好春光,却已经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慕容汐羽想起自从入狱发配以来所经历的困苦,想起因爱生恨与自己抱憾终生的纪明宣,难免悲从心涌。

夏明珠静静地望着慕容汐羽好一会儿,“你想他了……是不是?”

慕容汐羽叹了口气,“想亦无用,我与他始终有缘无份,他早已成了皇帝的贵君,岂是我再可去觊觎与染指的?这些桃树令我想起我的故土。唉!世事无常啊!以前我从未料到会不得已到辽国安身立命,更不知此生还有没有回转大秦的机会。”

“大辽有什么不好?大辽也有许多好男子,我就不信比不上你心里那个他……”私下里夏明珠曾向慕容汐羽吐露心事,当然作为交换,慕容汐羽也讲过她和纪明宣的种种过往。夏明珠哀叹,“你曾劝我得不到的便要放下,如今我好不容易放下了,你却又犯了糊涂。”

夏明珠这话老气横秋,还夹杂着几分焦虑,慕容汐羽从未见他如此,顿时有刮目相看之感,便笑着说道:“你讲得对,是我犯糊涂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劝你的时候还满腹道理,如今竟也看不开。对了,咱们说点高兴的吧,我见这阵势和排场,想必桃花节是个很传统的节日,但不知刚才那彩车上表演的是什么戏?”

“是咱们这里特有的油彩戏,很好看是不是?”夏明珠与慕容汐羽并肩在桃林中散步。“我小时候便听过一个关于桃花的传说,人们世代相传,所以才排演成戏文。”

“哦,愿闻其详。”慕容汐羽驻足下来,两人立在娇艳的桃枝旁,脸颊都映上了艳丽的光彩。

夏明珠娓娓道来,“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事,我只听说很多年前有位娘子,早春时节去郊外游玩,在桃花林内偶遇一位公子。那位公子生得宛若天仙,那娘子向那位公子讨水喝便随即离去,但公子的容颜却久久难以忘怀。第二年早春,娘子又来到那桃林,却只见桃花不见公子,原来公子早就倾心于她,竟因为相思病死在桃花树下。娘子悲痛不已,便祈求上苍愿用自己的性命换回公子。有位仙人感念那娘子的痴心,复活了公子,成全了他们这一桩美好姻缘。说真的,我好羡慕那位公子,虽然他曾经郁郁而终,但娘子却为他牵肠挂肚。我曾想,倘若公主姐姐能对我有一丝一毫的在意……”提起伤心事,夏明珠不免眼角挂了泪珠。

慕容汐羽看他楚楚可怜的模样,不由自主抬手拭去他眼角的泪痕,“瞧瞧你,刚还劝我,如今竟也……,算了,都怪我。是我不


状态提示:卷 二 大辽风云 一百三十四 桃花为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