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家过春节,德志的妻子当然没意见,反而很开心。因为她在娘家长大,每个地方她都熟悉,都有感情,人常说,故土难离就是这个理儿。
德志随便,在哪里过年都行,问题在于他不懂礼仪。不过,他懂得一年一换的道理,陪德志的母亲过一个春节,然后再陪德志的丈母娘过一个春节,这下子可以扯平了。
德志的母亲自从去了丈夫,一直没有改嫁的打算,她一个人过春节,有点孤单,好在德志有个弟弟在家,还有弟弟的孩子,还算热闹,加上每年德志的小爹一家都过来拜年,也不会让别人看笑话,德志的母亲脸上也挂得住,说得过去。
德志丈母娘那边,他们的儿子,也就是德志的舅官,孩子的舅舅,和一个湘妹子结婚,那湘妹子家里就一个女儿,其余全是儿子,因此她从小就像个小子,非常强势。和德志的舅官结婚后,一直在控制着他,他就是浑身都是本事,也要伏在她的面前俯首称臣。
他不当家,当然春节不能决定回不回来,为的是家庭和谐稳定,将就着一个家庭的完整。没想到,今年他们都回来过年,完全打乱了德志的部署,既然都回来,那么,就没必要赶回丈母娘家过年。对德志的妻子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对德志来说,就有些不愿意。嘴上不说,心里憋屈得慌,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回来。
丈母娘家有儿子,当然轮不到女婿在里面插上一手,当初,德志跟老人聊天,就听说了这事,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有着哥哥弟弟的女朋友,这样,作为女婿,就不用担心丈人、丈母娘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湘妹子喜欢吃辣,她的女儿也随她,做饭做得好的,就是德志的舅官。喜欢在厨房里忙,一到屋就不闲着。
忙完了就躺在床上休息,德志发现有点不对劲儿,但总说不出哪里不对。
当初这门亲事,都反对,除了当事人喜欢,就没有人赞成。女人是湖南的,不是说湖南不好,是生活习惯不一样,总觉得有些问题,将来家安在哪里,都是个问题,除非不买房子。这事是没办法的。
她非常倔强,有时候还好,像今年,怎么会回来,的确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平时她都要求德志的舅官呆在长沙的,那里离她娘家近,年年春节都在长沙,时间长了,德志丈人、丈母娘也就死了心,知道儿子长大了会跟媳妇跑的。
德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让丈人、丈母孤单,逢年过节尽量往回赶,一方面是安慰老人,另一方面是安慰妻子。
说起来复杂,他妻子的姐姐带着一个女儿,男人常年在外,不回来,从小到大,妇女难得见面。德志的姨姐子就有了压力,每次回娘家,遇到熟人,人家都要问她男人,她把理由都说遍了,替她男人辩护,到最后实在没有理由,就懒得回家,免得被人问,实际上她不喜欢她男人,因她男人喜欢赌博,不管家、不管妻子和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她还在坚持,就是不离婚。
以前孩子放在她奶奶家,她出去打工,现在不是了,因孩子学习太差,她就辞职回来,在家专门带孩子,为的是让孩子能够把学习赶上去。她挣钱也是为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并且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这样她就心满意足了。
因为德志回娘家,她也回来,且把她女儿带回家,然后让她向德志请教,比如,有不会做的数学题,可以帮她做出来。可是,德志不喜欢这个丫头一柱倾天hTtp://92ks/11631/,因她脏,流鼻涕,还比较倔强,不听话,看在姨姐子的面子上,他只能忍耐。从心里不喜欢,但是,面子上也不要表现出来,免得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还有一个小妹,也是命苦,差点没谈成的一个男朋友,最后还是谈成了,可惜,她丈夫十分听***话,总是站在他妈那边,那么,可想而知,她的日子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她在家里不当家,不敢表达意见,自然,过年她丈夫不让她回,她就不敢回,让她回,她才敢。有时候发了慈悲,他也跟着回,但他皮笑肉不笑,笑里包含着阴谋和杀气,让人感到很不自在。他的伪装,也让他十分难受。才结婚那两年,他还偶尔回去看看丈人和丈母,后来,干脆不回,他不回去,也不让他老婆回娘家,孩子更不用说了。
瞧这一家子,因为老人对孩子们太爱了,结果,结婚的不理想,出嫁的也不理想,只有都回到家里才理想。人和人打交道,真的很难。有些关系过于微妙,不好把握。从这些事上,看出幸福是相对的,人世间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
德志的妻子从小差点送给别人了,因家里的女孩太多,姊妹四个,三个都是女孩,送一个出去,也不算什么。要送的人,就是他们的大姑,在郑州居住,属于铁路上的家属。当时,能在铁路上上班,是国家职工,有着特殊的身份,享受着较好的待遇,也就是说,是吃商品粮的,换个名称,实际就是皇娘,不过,那个年代讲政治,皇帝被推翻了,也就不存在什么皇粮的说法。
一九四九年之后,皇粮换个称呼,就是商品粮。很多人都希望吃上这商品粮,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粮票是最值钱的东西。没有粮票,就是再有钱,也买不起粮油。
村里的什么“三提五统”,杂税很多,少个人口,就可以少交一个人的。基于这个考虑,加上她大姑家只有一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