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毒麦>第086章 鸡毛蒜皮

德志知道男女有别,他妻子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他喜欢的,他妻子不一定喜欢庶女当嫁,一等世子妃。【///对于收拾东西,他不好说什么,也许到最后,德志还是发现有些东西忘了带。

比方说,德志晚上还提醒自己要记得带上剃须刀,免得胡须没办法。这胡子长得跟物价一样快,而工资长得跟眉毛一样慢。胡须一天不剃,看上去就青青一片,再不剃,就是胡子拉碴了,一天一个样,十天半个月不剃,则变成了美髯公。过去的人不剃胡须,真好,留着胡子,也显得像个男人样。因为现在的不男不女的太多了,像超级女声,实际上接近于男声了。像现在的男青年,那些基友,那些伪娘,如果法律规定只有犯人才能剃掉胡子,那么,这个社会就简单得多了。

因此,德志总记得要带剃须刀,但总是忘记带,以至于每到一个地方,就要买一个剃须刀。

晚上还记得,到早晨,一慌张,要赶火车,就把这事给忘了。

德志清楚,他妻子不能说,说了于事无补。因德志本来也不喜欢被他妻子说,他想得到的就一定要得到,这样才会满足,他碰壁,他也愿意,不想被说。从单身时代就开始了自由和任性,到了结婚之后,稍微好一些,也还在不断地改变中。

人的变化一部分来自自身,一部分来自环境,包括周围的人,最亲近的人影响更大。

德志不清楚女人的心思意念,因此,在同龄人中,有人谈恋爱,有人结婚,他却无动于衷,根本不感兴趣。

对性的兴趣,还是有的,不像德志父亲担心的那样,说德志好像没有性的需求,德志的心里还是渴望将来娶个漂亮的女人作为自己的妻子,到时候再好好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

德志父亲希望,德志赶紧处个对象,好好接触接触女性,长点见识,不要当个书呆子,在社会上要钱没钱,要家没家,那像什么话,让左邻右舍都看笑话,说怎么这么大了,还不谈朋友、结婚、生孩子,莫非是有问题吧?

德志的父母受到社会的压力,他们就把压力压在德志身上,但是德志不怕压,越压越有劲,不压的话,德志说不定还想想父母说过的话,一压,反而没了趣味,干脆不再听父母唠叨。

但是每天要和父母见面,父母见德志没有动静,渐渐也就冷了下来,不再步步紧逼。德志呢,父母不逼,他反而放松,偶尔也考虑一下父母的话,当听的部分还是听了。

在父母的催促下,才有所行动,可惜不知道怎样谈恋爱,总是不成功。一直到现在,看起来仍是不成功,在世人看来,就是失败的典型。德志不会甘心这种失败,且,这种失败根本就不是纯粹的失败。还是有机会重获活力,还有希望成功。

德志看到这次出行需要准备一些衣服。儿子的衣服最多,其次是他妻子,最少的是德志本人。他从小都不喜欢吃穿打扮,以平常人自居。他喜欢//,可以放弃所有。粗茶淡饭,吃着才香,天天为了嘴伤心,没有什么出息。那是猪的理想,但猪吃好睡好,最后的结果必走向死亡。

德志继承了他父亲的生活习惯,不爱穿名牌衣裳,不攀比,不炫富,只要吃饱穿暖就行,每天最多吃三顿饭,睡一张床,娶一个老婆,多了就有烦恼。

德志的妻子喜欢穿,衣服也不少,可每次到衣柜前,都发呆,愁眉苦脸,不知道穿什么,说:“没衣服穿,没衣服穿,嫁给你,连衣服都不给我买,还别说结婚场面的寒酸了。”

德志理亏,不再说什么,很明显,在结婚这件事上,他没有安排好。因此,德志每逢她提及结婚一事,就闭口不言。结婚和现在那些大操大办起来,确实寒酸,但德志更看重结婚后的夫妻关系。结婚弄了大场面,铺张浪费不说,将来如果过不下去,岂不在众人面前丢人?当初的誓言哪里去了,婚礼的场面刻在dvd上,看了不是更难受吧?如果再组成家庭,以前的情景是不是一种痛苦?除非将大脑中所有的文件都删除,不留痕迹。

这样做,其实是在回避矛盾,偶尔,德志也说说话,只不过说的不多,否则又容易被抓住把柄,这叫“言多必失”。

和夫妻的关系,就如一场战争,这个战争,没有胜利一方,也没有失败一方,但也没有讲和,这是一场持久战,一点都不好玩,不是开玩笑的,而是切切实实的,不是杜撰,也不是虚构。

把衣服收入箱子里,发现大箱子、小箱子、中箱子,都装不下所有衣服,那个所谓的大箱子,其实比较大,德志喜欢简单,不想全副武装,背着背包、挎着挎包、拉着箱子、提着包包,那样多麻烦。德志希望有一个大箱子,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他就和他妻子商量,没想到他妻子很快就答应了。她说:“我也想买个大箱子,不过,不敢跟你说,怕你说我。”

德志问:“我说你什么?”

她说:“我怕你说我浪费钱,家里有的是箱子,还买箱子!”

德志说:“到时候你抱孩子,我要拿行李,或者换过来,我抱孩子,背包,行李给你拿,如果箱包太多了,那不是很麻烦吗?万一遗失了怎么办?”

她说:“那好。我们去买吧。”

德志本不想和她一起去,因为他的妻子很麻烦。怎么麻烦?不陪她上街,她就生气,说不爱跟她在一起,是不是不爱她了,减弱了对她的爱。从热恋到冷


状态提示:第086章 鸡毛蒜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