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几日,媒婆再上门来,也带来了朱氏的话儿。说是只管叫他放心,今后如意进了门,断断再不会提门第这回事,只是陈宣今后考了功名。如意随着他里外进出的,她始终还是要跟着念念书,学学画儿。自家人不介怀,总不能叫旁人低看了去。
关全闷头想了一会儿,这话儿不中听,却是个实在话儿,像是朱氏这号人才能说出来的话儿,她朱氏要是直说不在意这回事,他才不相信!
这话儿初初一听。叫人心里不美气,仔细想想,能提出这要求来,说明朱氏也是下了决心,陈家这次是定了心思要结这门亲。诚意还是有的。
阿如自小吃惯了苦,就是来他关家,也没过过啥样滋润日子,陈宣今后真要成了秀才老爷,娃儿跟着他,也好享享福。
他心里头还是很看好陈宣的,也盼着如意能嫁个如意郎君。
这门亲,顾虑是有,想到朱氏先前的态度。心里总是不顺气,按他原先的脾气,本也没啥可顾虑的,只是经历过倩倩这桩失败的婚事,对男方母亲的为人就多了几分考量。可细细想想,如意跟倩倩的情况又不一样。打她来东庄村,就跟朱氏学起绣活儿,两年相处下来,师徒两个从也没生过不愉快,从朱氏嘴里,常能听见夸赞如意的话儿,他也瞧的出来,朱氏打心眼里还是喜欢阿如的。
想他阿如妹子,打小受那十年委屈气不是白受的,旁的不说,性子就比旁的姑娘好,稳重,踏实,心眼子也不少,最重要的还是受了委屈能隐忍,她这样的要再跟朱氏处不和睦,那他陈家换个啥样媳妇都不行。
各方面都考虑到了,越往深里想,心里就越踏实,这门亲,也就给媒婆应下来了。
朱氏也麻利,收到消息,便亲自来一回,跟关全商议着,说是屋里钱儿紧巴,原本亲事说到这里,两家都合心意的,也该下定,可她想着,如意也是她亲自挑的儿媳妇儿,就是关家不在意,自个也不想亏待了她,下定的事儿,就先搁一搁,回头凑够了聘金,再请媒婆来议。怕关全不放心的,又说回去后屋里便准备,先把帖子送来,这样一来,总好安了关家的心。
关全听了这话儿,心里倒挺高兴,自家不介意聘金的,那是他屋大度开明,可陈家的态度,是另外一回事,朱氏能这样考量,他就挺满意,麻利答应下她的请求,又劝说她,说是聘金上头也别太讲究,左右还是陈家的钱儿,陈宣还上着学,屋里因为这个掏干了,如意今后进门去,担子也大不是?
朱氏忙应下,说是无论如何,总要凑上四两钱儿的,她当婆婆的,不愿太亏待了阿如。
这一来二去的定下,二月就过了。
如意跟二姐这一向县里跑的勤,除了看铺面,还去集市顺便淘些个实惠物件儿。
只是最近却没见冯二哥来,如意本想去冯家瞧瞧他,可想想,不定他忙着地里的活儿,免得自个一去,耽搁他忙正经事儿。
冯卓秀这几天确实在忙地里的活儿。
他把如意跟关倩倩要上县里做买卖的事儿回屋后跟他爹娘一说,王氏成日便在屋絮叨起来了,直反对着,说是阿如年纪还小,又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关家人心也太大,就这么随随便便叫阿如跟着她那和离了的二姐出远门去?两个闺女家,上县城里去,离屋里又远,一时半会儿的照应不上不说,人生地不熟的,也怕她俩碰上难事儿!
在屋絮叨了几天,本说传话儿去,叫卓荣今后抽空照应她俩,可想想,老大是个文气的,真办起事儿来,没老二利索。便说叫冯卓秀跟着她俩去,帮着她俩在县里安顿的差不多了,再回屋来给报信儿。
冯卓秀本也有心思跟着上县里去瞧瞧,他心思活络,前头见识过了关倩倩赚钱儿的手段,按他想的,做生意要真能赚俩钱儿,真比成日在屋里种地的强,只是屋里人,从来也没人想过靠着做生意就能一步登天的,他爹娘一辈子是踏踏实实惯了的,这话儿也就先没提,只是应下来。
第二天便叫他爹歇着,自个去地里头忙活,抓紧时间把开春要收整的几亩地先收整利索的,没得等他县里去,爹娘又要劳累。
(抱歉今天来晚了,大家周末愉快呀!今天中午吃了饭出门烫个头去,谁知道可能到了年根,理发店人特别多,排队就到3点,等弄好回家就6点啦!明天起还是老时间,今日一更。)。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