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最后交代了一遍兴隆府这边的酒坊,便启程南下,前往山南省校园全能高手。
途经河西省,在河西的沐阳府逗留了两个月,于睦州城外选址建立新酒坊。之后她并未停留,而是将荣可凡和豆荚留在沐阳府负责后续事宜,自己则和墨羽、花湖前往山南省。
这是为了加快效率。荣可凡本就是管事,又有花家派的总管指导,还有豆荚帮衬着,应该不会出大岔子。
山南省是水流国南方的第二大省份,经济繁荣,人口密集。作为水流国母亲河的淮萨河横贯其中,水陆两通,港口众多,是国内最大的河运要塞及中转站。
到达山南省的首府临山府时,正赶上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地叫做上元节。
临山府的崇州城是水流国著名的风景地,水波潋滟的淮萨河中,悬挂着大红灯笼的画舫比比皆是。画舫上莺歌漫舞,琴声铮然,一派欣欣向荣。
河两岸伫立着许多瑰丽优雅的百年酒楼,那些酒楼里陈列着许多著名的书法水墨,是文人雅士高谈阔论、吟诗作画的宝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向往的天堂。
这里也是花湖的第二故乡,他幼年时曾在这里住过,对此地甚为熟悉。一路上,他给玲珑和墨羽讲了很多当地的奇闻异事。离崇州越近,他越激动,恨不得插翅膀飞过去。
他说崇州城上元节的花灯最好看,也最热闹,能通宵达旦地欢庆,直到二月二。
他说得热闹,玲珑听得心动,正巧进入崇州城那天是正月十五,她猜城内一定十分拥挤,估计乘马车寸步难行。
然而,进城后的情景却让她大跌眼镜。
这儿的街道果真比别处宽敞,能并排行驶四辆马车。青砖路两旁悬挂了不少花灯,火树银花合,繁光远缀天。
卖小吃的摊贩也有不少,热腾腾的糕、香喷喷的汤、倍儿劲道的凉粉让人垂涎欲滴。
可是行人却很少。
此时也就相当于**点钟,按理说古代人的娱乐很少,一有灯会定要拖家带口地出来玩,断断不该如此冷清。可事实上,大街上的行人的确很少。而且这稀少的人群中,放眼望去,很明显地男的比女的多。路上经常能看到三三两两的男人走在一起,让玲珑一度以为崇州是座搞**的开放城市。
人群里也有一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可这些女子全有一个特点,她们身边都有不少人围着,仿佛怕她们被抢走似的。
玲珑掀开车帘,诧异地问正在驾车的花湖:“我说花掌柜,这儿是崇州城吗?怎么人这么少?”
花湖也一头雾水:“大概是西南边正打仗,所以上元节也比以往安静了不少吧。”
“是吗?”玲珑不置可否,“花掌柜,停车停车,好不容易有一个人少的花灯节,我下去瞧瞧。”
花湖只得把马车停下,玲珑跳下车,墨羽也下了马。
飓风打了个响鼻,跺跺蹄子,大概是受了风寒。
玲珑说:“花掌柜栈,我和墨羽走着过去。”
花湖答应了,一边赶着马车走,一边嘟囔:“小姑娘就是爱玩,唉!”
这边,玲珑张开双臂,笑道:
“我最喜欢的就是人少的花灯节,这样既可以看灯,又不用跟人挤,买吃的还不用排队,多好!”
墨羽牵着飓风,笑笑,说:“不过我总觉得有点奇怪,从没见过人这么少的上元节。”
“是有点奇怪,不过管他呢,咱们去那边看看。”玲珑说罢,自己往前头去了。
这是她第一次静下心来逛古代的大街,以往不是由于忙于生计,就是因为嫌人太多,再不然也是因为生意才往来奔走,根本不曾留意街道两旁的风景。尤其南方的风土人情又别具一格。
她东瞧瞧西看看,尽管出来看灯的人并不多,可做生意的小吃摊仍出了不少,卖的东西有些是玲珑前世见过的,有些看也没看过,还有些同物不同名。
比如,一种用糯米粉蒸熟的圆形小糕点,当地人叫木笼糕,可玲珑总觉得跟镜糕差不多;还有一种放在竹筒里蒸熟的饭食,明明就是竹筒饭,他们偏叫竹米条。
还有豆腐皮穿成一串,放在热腾腾的汤里烫,然后滚滚地拿出来,沾上摊主自制的甜汁吃。
东西都不贵,通常都是一文钱到几文钱。玲珑拿了一大把豆腐串,一边走一边吃,道:
“听花掌柜说,仙子街每年上元节都有踩高跷表演,也不知道今年人这么少,会不会有。”
“去看看就知道了。”墨羽笑说,突然伸出手,在她还没反应过来时,轻轻地抹去她唇角的酱汁。
玲珑的脸轰地一下就红了,倒不是不好意思,而是尴尬,这么大的人吃东西居然还像个小孩子,吃到界外去了。她讪笑了笑:
“你以后告诉我,我自己来就行了。”
“不是要去仙子街吗,走吧。”墨羽不答,而是笑说,转身,率先往前走。
玲珑脸上红晕未退,顿了顿,只得跟上去。
仙子街上,踩高跷的人装扮成各种形象,一队队,在腰鼓、铴锣、大小镲的打击乐中穿梭而过。
整场高跷表演虽然色彩斑斓,但并没什么看头。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客少的缘故,表演者似乎并不怎么卖力气。
玲珑有些失望,也不看了,拉着墨羽去河边看水景。
崇州城的河里可比街上热闹多了,一艘艘大型画舫在晚间灯火流转,就像是一朵朵娇艳的莲花,在森茫茫的河内悄然怒放。
手机阅读:http://m.00ks.cc/63040/
发表书评:http://www.00ks.cc/63040/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十章 崇州城的上元节)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飘红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