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洪荒祖巫烛九阴传>第一卷 第二百章 节 又一张底牌

第二百章节又一张底牌

屠圣,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就算烛九阴此刻已经是全面暴发了,可是真要是想屠女娲娘娘这尊圣人,那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圣人的本质摆在那里,烛九阴可以借着四极杀阵的力量调动量劫气息来隔断圣人与天道的联系,但是那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圣人愿意付出一点点的代价,依然是可以打破这种隔绝。

此时女娲娘娘便已经是忍无可忍了,暴怒之下的女娲娘娘没有做什么考虑心念一动则是祭起了手中的先天灵宝‘红绣球’,挥手便砸向了烛九阴所布下的杀阵之上,在‘红绣球’一脱手时,女娲娘娘则是怒喝一声:“爆!”

‘砰’的一声巨响,女娲娘娘将这件先天灵宝自爆了,借着先天灵宝的爆炸之力来强行打破烛九阴的杀阵,一般的先天灵宝自爆是很难破开烛九阴借用神道至宝之力所形成的四极杀阵,但是女娲娘娘手中的不是一般先天灵宝,而是一件上品先天灵宝,最重要的是女娲娘娘在动手之时将自身的圣人之力收敛其中,如此以来所暴发的力量那自然是大得惊人,在烛九阴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便撕裂了四极杀阵辛亥大英雄。

女娲娘娘能够算爆了手中的先天灵宝,借此狂暴之力来克敌,可是烛九阴却不能自暴手中的神道至宝,因为这关系着他的证道大业,这就是女娲娘娘与烛九阴不同的地方,女娲娘娘无所畏惧,因为她已经是圣人了,而烛九阴则要谨慎。

人的疯狂是有限度的,无论是烛九阴也好,女娲娘娘也罢,他们都不可能完全失去理智,在暴怒的心情平复时,他们都会反思,都会收敛。

女娲娘娘的疯狂反扑破了自己的杀阵。则让烛九阴清醒了过来,不复先前那无尽的杀意,不过烛九阴也没有想要放过女娲娘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女娲娘娘虽然破了自己的四极杀神,但是同样她也损失了一件先天灵宝。那‘山河社稷图’一开始就受创,可以说现在女娲娘娘已经是无宝可用,这种情况之下烛九阴又怎么可能放她离开。

“想走!做梦去吧!”烛九阴心念一动先天至宝‘乾坤鼎’则是如一道闪电一般撞向了女娲娘娘,虽然‘乾坤鼎’没有什么强大的攻击力,可是做为先天至宝它异常坚固。最重要的是烛九阴可以借‘乾坤鼎’的力量来镇压女娲娘娘。

烛九阴的手段一个接一个让女娲娘娘则有些招架不住,这就是宝物多的好处,一件对付不了你,可是我还有很多,若是那先天至宝‘混沌钟’在烛九阴的手中,那女娲娘娘则是半点机会都没有了,只怕直接就被烛九阴给镇压在自己的神国之中。

在‘周天星斗大阵’被轰破之时,天庭之上留守的天后常曦便开始再次召集起留守天庭的妖圣。重新运转‘周天星斗大阵’。因为她知道只有再次运转起‘周天星斗大阵’方才能够化解妖族的危机,而这也是妖皇帝俊离开天庭之时对她千订万嘱的。

妖皇帝俊虽然无所畏惧地带着妖族大军冲入到洪荒大地之上,可是他却十分谨慎,天庭重地并没有放弃,而是留下了一小部分的妖圣防守,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毕竟他所面对的是巫族,就算他可以借着种种手段一时沾点便宜。可是在洪荒大地之上与巫族血拼,那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巫族占据了地利的优势。

妖巫两族大战打到这个地步,他们双方早就忘记了人族,毕竟对他们来说人族已经没有用处了,巫妖两族大战的全面暴发则是让人族终于能够松上一口气,一场浩劫下来人族也是元气大伤,对于妖族那更是狠得咬牙切齿。

在巫妖两族没有完全暴发血战之时,人族还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但是在暂时安定下来后看到那被鲜血染红的大地时,幸存下来的人族心中暴发了对妖族的无尽痛恨,突然人族的首领燧人氏仰天长吼道:“妖族,吾人族与你誓不两立,血债血偿至到永远!”

燧人氏的喊声一出引起了诸多人族的认同,整个人族喊出了自己的心声,那声音直上九霄,在人族的呐喊之下,天道认可了人族的心声,一道巨大的压力从天而降,这是在鉴证着人族的誓言。

人族的誓言引动了天道变化,这让人族圣母女娲娘娘为之震惊,在这一瞬间她感受到了气运的流失,感受到了人族的压迫,妖族危险了。

不仅仅是女娲娘娘能够察觉到这一切,整个洪荒大地之上的大神通者都感受到了天道的变化,一向不被他们看好的人族竟然能够引动这样的变化,这让他们为之心惊。

那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则是阴沉着一张脸,若不是他们现在正处在险境,只怕他们又会掉转过头来清洗整个人族,要为妖族绝了这个后患,可惜他们也只能在心中想想,根本就没有半点出手的机会,他们眼下最重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对理会人族,而是怎么想办法从洪荒大地之上脱身而出。

对于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已经斩杀了祝融祖巫破了巫族的镇族大阵‘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已经扭转了两族的终极力量,他们没有必要再继续血战下去消耗自身的力量。

虽然说这一战之中妖圣伏羲殒殒落在帝江祖巫之手,可是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不会为了伏羲而赔上所有人的性命,一切大局为重,伏羲的事情以后再做结论!

听到人族所发出的那誓言之时,烛九阴则是哈哈


状态提示:第一卷 第二百章 节 又一张底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