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假情报表明。在整个米国情报界都存有重收集、轻分析的倾向,在情报收集过程中又存在重科技、轻人力的现象。米国情报界最重要的情报产品就是由中情局分析部门编写的《总统每日情报简况》,简单地说,其生产过程就是情报收集部门把用科技和人力手段获取的大量信息交给分析部门。由后者对这些原始情报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编写出来,每天送呈白宫,以便总统了解米国国家.安全环境。
而培养一个情报分析人员太难了,仅掌握分析对象相关知识就需要多年培训,再加上米国把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情报收集领域,中情局逐渐开始忽略分析工作,包括各种推测性的评估工作。但通过高科技手段获得的信息即使再精确,如果没有或缺乏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也不能成为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因为人的动机无法用技术手段测定。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夕。国防情报局已得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伊科边境集结的清晰图片,但米国后来仍然为萨达姆的行动所震惊,因为这些图片不能自然告诉你诸如“这意味着什么?萨达姆的动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仍然需要进行情报分析。
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获取手段不断增多的今天,米国情报界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方便程度是过去所无法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情报分析工作,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分辨和提取有价值的情报。忽略情报分析是事件后米国舆论对中情局的批评重点,也是整个情报界的确存在的问题。
事件后,米国情报界充分认识到情报分享的重要性,除加强国际合作外,米国情报界各机构之间以及各个机构内部都广泛开展了情报分享活动。中情局积极配合联邦调查局有关加强情报机构间合作的改革计划,并强调要在中情局内部的情报分析和收集部门间加强合作。
目前,米国国会和公众在事件后对情报界提出了严厉批评,民众普遍存在对情报界不信任危机,因为在目前的不安全气氛中,人们谈论的只是通过改革,提高情报界打击恐怖主义的效率,而对情报机构改革后安全保障却不信任。
因此,米国总统布什重申设立国土安全部的重要性。布什表示,提出设立内阁级别的国土安全部的建议,是要整合包括海岸防卫队、边防警察、海关、移民官署、交通安全署以及联邦紧急事故处理署等米国各重要机构,使这些新部门的员工“每天早上上班时,知道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米国公民。
布什说,设立新部门是米国自40年代以来最大的政府结构重整行动;当时设立的国家.安全会议至今还协助米国对外打击恐怖主义,但现在米国需要再次改革以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中情局的职能机构、反恐怖体系,健全组织机构。中情局,主要负责有关恐怖活动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该局设有研究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小组和反恐怖情报中心。
根据有关法令,中情局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总统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其局长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情报顾问,还是整个情报界的头,这就决定了中情局在米国情报界的地位,它是最接近国家.安全决策程序的情报机构。但中情局局长并不拥有对其它情报机构发号施令的权力,只起说服、协调作用,米国情报界的各个机构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
为加强情报分享,中情局设立一个情报办公室,由中情局派员管理,并由其派出专家帮助联邦调查局收集和分析情报。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米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打入了“基地”内部。2004年7月25日,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对《华盛顿邮报》记者透露,不少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中情局特工早已成功渗透进入了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内部。
可惜,由于这些人难以打入拉登身边的“核心圈子”,因此他们无法为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提供更多确切的“预警信息”。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透露,有了“基地内线”的积极策应,相关各国成功挫败了拉登手下重要成员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预谋的多次恐怖袭击活动,并“保证了民航客机和船舶的安全”。
美官员表示,来自“基地”组织内部的最新消息称,拉登“正在策划全新袭击米国行动”,一些白宫官员甚至放话说,“基地”组织有可能在米国大选日前动手,从而实现动摇米国公众民心,进而达到让布什政府如同西班牙前首相那样下台之目的。
据说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米国的确截获了组织此事的“基地”高层通信资料,但由于当时分析人员对拉登手下日益复杂的“暗语”不知所云,从而根本无法确定对手的具体行动方针是什么。尽管如此,当时来自阿富汗的种种谣言仍暗示着某种大行动可能发生,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中情局高层的足够重视,这引起了国会调查人员的强烈批评。
针对如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