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明统天下>第三十章 游历苏州

接下来两天朱厚照先是去神机营安排一下他不在的时候的军队训练事宜,并再三告诫马成和李桦一定要对待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坚决的训练处一只精锐中的精锐部队。之后又去神机营工坊里交代了一下制作火绳枪的事宜。

火绳枪由于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故名火绳枪。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火绳枪的出现也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伴随着火绳枪的发展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进入到热兵器时代,一直到到17世纪末期燧发枪开始大规模取代火绳枪的时候,冷兵器已经退化成辅助手段。可以说就是火绳枪生生的挤掉了冷兵器的生存空间,堪称冷兵器第一仇人。

火药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并且是由中国人最早运用于战争中的。但是世界火枪的标志产物火绳枪却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而是由葡萄牙人在十六世纪出传入中国的,不得不让人叹息,具体说是什么时间传入的历史上已经无从考证,;历史学家推测大致是在明嘉靖时期。朱厚照来到神机营之后也发现此时的神机营还没有装备火绳枪,仍然是使用的比较原始的火铳。明朝的火器继承与元朝,而元朝的火器继承于南宋的突火枪。明朝建立初期只是继承了元朝的原始的火器,或许称为火箭也可以,一直到成祖朱棣时期明军和越南人作战时却发现越南人的火器比明朝还要先进,于是成祖立马命人仿制,接着就出现了神机营现在仍然在使用的火铳。从成祖之后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明朝的火器几乎就是停止不前的。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朱厚照立马把火绳枪的制作图纸和主要技术画了下来,然后交给神机营的工匠仿制,此时朱厚照还在庆幸幸亏自己前世是学习机械制造的,要不然自己连个工艺图纸都画不下来。

拿到朱厚照的图纸之后神机营迅速开始了火绳枪的研制工作,预计半年的时间就可以研制出来。

朱厚照倒是很想把比火绳枪还要先进的燧发枪也给弄出来,不过想了想此时的明朝连火绳枪都制作不出来,制作更加复杂的燧发枪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于是朱厚照也就暂时放弃了,等到明朝有那个能力的时候再说。

交代完所有事情之后朱厚照便带着冬雪然后在十二名精锐的皇宫护卫的陪同下坐上了南下杭州的船。至于暗地里自己老爹安排了多少人暗中保护自己这就不是朱厚照要关系的事情了。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的伟大之处仅从数字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京杭大运河全长1747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承载了大量的南北物资的交换,对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京杭大运河都还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经济线,更不要说在此时的明朝了,它不但是明朝仅次于长江的水路运输线,并且还兼顾着南北物资交换的重要使命。

离开京城以后朱厚照一路乘船由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上朱厚照总算是见到京杭大运河的繁华了。一路走来不但运河上的船只络绎不绝,并且运河两岸的城市也受运河之惠非常繁荣。

此时运河中间四条船竖成一排向前行去,正是朱厚照一行十四人。朱厚照和冬雪单独乘坐一条船,剩下的十二个负责朱厚照安全的护卫则每四人一条船。

“船家,我们这是到哪里了?”一觉醒来朱厚照站在船头看着两岸陌生的地方朝船家问道。

“公子,我们快到苏州了。”船家恭敬的回答道。船家是朱厚照一天前雇的,当时一起被雇的还有三只船的船家。朱厚照此行不但带了一名漂亮的侍女还有十二名一看就不是普通人的护卫跟随,明眼人一看便知朱厚照身份定是不一般,说不定还有可能是哪个勋贵家的公子出来游玩,这样的人船家可是得罪不起,所以一路上船家都对朱厚照一行恭敬有加。

“到苏州了啊。”这一路行来朱厚照经过了天津、聊城、枣庄、淮安、扬州等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朱厚照都要在哪里游玩半天,以体会一下当地的风情。

“想不到这么快就到苏州了。这回一定要在这里好好玩玩,好好的体会一下有天堂之城的苏州。”于是朱厚照便朝负责保卫自己的张山说道:“张大哥,你下去安排一下,咱们在苏州多呆一天。”

对于后世很多人常常以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而自豪的心态,朱厚照常常不以为然。威尼斯算什么,就是在后世不管是在城市的规模、历史、经济等各方面威尼斯都比不上苏州。更不用说在古代了,明朝时苏州被称为江南水城已经很长时间了,由于其繁华更是被称为人间天堂,此时的威尼斯算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欧洲小城而已。可以说威尼斯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管是在历史方面还是在繁华程度上,不管是在城市规模上还是在满城的河道上都比不过苏州。但是一个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威尼斯的苏州却要反过来以被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游历苏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