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寒道:“据我所知镇南军有十五万人左右,孤龙当然率领的镇北军大概也有十万人左右,加上南王府方面的援军,看来敌我双方的兵力相差不多。”
南王爷闻言表情怪异,却没有说话,只见刘文龙摇了摇头道:“易元帅,镇南军早就没有十五万人了。”
易寒惊讶道:“那剩下多少?”
却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易寒问道:“剩下十万?
刘文龙摇了摇头,易寒又问道:“五万?”
刘文龙应道:“三万人不到。”
易寒惊呼出声,“镇南军只剩下三万人不到!”说着不敢置信的朝坐在他身边的席夜阑望去,只见席夜阑点了点头。
易寒惊讶道:“难道镇南军不久前刚刚经历一场大败。”
刘文龙应道:“恰恰相反,镇南军在与紫荆国的交锋中一直打胜仗,可是再多的胜仗也经不起人员伤亡的消耗啊,席老元帅便是靠着当初来到南疆的十五万人,十多年来一直与紫荆国缠斗,镇南军早不是曾经的镇南军,没有人员兵力的补充渐渐成了一支残军,可这支军队在席老元帅的手上却变得更顽强,紫荆国一直视席老元帅的镇南军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从来就没有小视过。”
易寒惊讶道:“席老元帅为什么一直不请求兵力补充呢?”
刘文龙道:“这便是席老元帅令人值得佩服的地方,当初北敖安卑入侵,紫荆国却已经有了军事行动,他老却硬生生将此事压了下来,为了不让你们感到压力,却是将所有的压力揽到镇南军的身上,让大东国所有人都相信,有他席清在,南线便稳如泰山,根本不必担心,好让大东国的其他军队不用分心,专心抗敌,北敖安卑战事之后,孤龙率镇北军前来,席老元帅的压力才大大减轻,紫荆国见时机已失便退了兵,只是近些年敌我双方为了争夺乔林一地,却屡起战事,南线战事从来就没有消停过。”
易寒应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当年大东国局势如此严峻,镇南军却一直驻守南疆按兵不动,原来南疆的局势也一直十分严峻,却委屈了席老元帅了。”
南王爷突然怒道:“可恨那两个混蛋居然为了一己之私勾结外敌,实在是我们颜家之耻。”口中说的两个混蛋指的当然是华中王和华东王。
刘文龙道:“镇南军和镇北军这些年的物资供给一直都是靠着南王府和南疆的百姓,可南疆本来就穷,就算王爷一直勒紧腰带,也是力不能及,镇南军和镇北军将士十分艰苦,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后来王爷写信请求方夫人帮助,方夫人慷慨解囊,两军将士的情况才好了许多。”
南王爷道:“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方夫人令人运送到前线的物资粮饷从来就不要求任何回报。”
易寒道:“方夫人也算多行善举。”
南王爷笑道:“我与方夫人也打过交道,在生意方面她为人斤斤计较,半点也不肯让步,可是动辄几万石的粮食,她说给就给,从来是没有半点皱眉犹豫。”
易寒笑道:“她确实是这样的人。”
气氛突然变得轻松了些。
易寒道:“席老元帅能用一支残军稳住南线不破,我易寒岂能再有奢求,剩下多少兵马就剩下多少兵马,只要依然是镇南军就必定能够守住南线。”
南王爷和刘文龙露出讶se,不知道易寒此话是什么意思。
一直沉默不语的席夜阑插话道:“爷爷让易元帅接管镇南军,他在去世之前让我把镇南军的虎符交给易元帅。”
易寒点了点头。
“麒麟当之无愧”
“易元帅义不容辞”
南王爷和刘文龙却是一言一语同时说出口来。
刘文龙道:“镇南军虽然眼下只有三万人之多,却不容小视,只要易元帅能够稳定镇南军的军心,镇南军依然是一支骁勇善战雄师。”
易寒应道:“刘先生放心,我从来就没有轻视过镇南军,无论镇南军剩下多少人,就算只剩下一人依然是镇南军,易寒绝对不会辜负席老元帅的重托,更不如辱没镇南军的威名。”
南王爷朗声道:“别人说出这番话,我一定会认为他在托大,可是麒麟你说出这番话我却坚信无疑,想你麒麟当年率军深入北敖,直捣北敖皇城,是何等的威风,是何等的壮举。”
易寒客气道:“王爷过奖了。”说着朝刘文龙看去,“刘先生,不知道镇北军现在还有多少兵力呢?”
刘文龙应道:“镇北军的情况要比镇南军好上许多,目前应该还有七万之数,席老元帅去世之后,一直都是赵元帅率领镇北军战斗在最前线,扛起稳住南线不破的大旗,可赵元帅目前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处于坚守被动的局面。”
易寒问道:“南王府的援军呢。”
刘文龙道:“苏将军在右翼五十里外驻军设立防线,抵御敌人从侧面包围镇北军,同时与镇北军互为支援,南疆地形特殊,一会要等易元帅你看了地图才知晓个中详细。”
易寒道:“看来我来的还不算太晚。”
刘文龙道:“是的,易元帅来的正是时候,镇南军现在闹的厉害,各大将领争吵的十分厉害,如何还能够将心思用在抗击敌人上面。”
席夜阑闻言露出惊讶担忧之se,易寒道:“眼前如此局势,不应该啊。”
刘文龙道:“倒不是不想抗敌,却是因为看法不同,又没有一个人能够让所有人都服气,听命形事,席小姐若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