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武夫当国>第89章,前线准备

\\

昨天刚刚从奉天赶回到这里的袁肃,正在听取赵山河、陈文远二人的回报。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时间里,z陆军第一兵团第一旅以及下辖两个直属团的兵力,与z陆军第十师三个团的兵力,已经在辽东半岛完成了初步布防。第一旅旅部设在辽东半岛入口处盖州,第十师的师部则设置在深入ri本租占区的哈达碑。

自甲午战争战败,ri本与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整个辽东半岛现如今都已经划归为ri本领土。而辽东半岛的地域广阔,与中国辽沈的衔接面很长,对于中**队的布防来说是有相当程度的困难。并且既然从一开始就制订了以防守主的作战思路,还要忍受ri本有可能集中兵力强攻一处阵地的风险。

以袁肃手上目前的两万不到兵力,再加上辽沈本地的地方军,针对辽东半岛的布防只能先以重要的交通要隘未主。所以兵力大致上都集中在营口、鞍山南部、靠近丹东的哈达碑附近。营口、哈达碑两处的防线由z军承担,鞍山则由奉天张作霖十七师坐镇。

从beijing开来的田文烈zyang第一兵团后续部队一起抵达营口,麾下三个旅按照统x战司令部的吩咐,主要是加强盖州到营口的这一段防线。毕竟营口是盖州的上级行政单位,又是靠近沿海地区的地方,很容易成为ri军重点推进的目标。

毕竟ri军一直再用强大的海军来耀武扬威,而此次作战ri本海军唯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就是利用火炮压制营口东南部地区。

朱泮藻的z第五师则在十天前由保定赶到营口,在与营口统x战司令部协商之后,则进驻在位于盖州与哈达碑中间的梁家屯。梁家屯坐落在盖州到丹东唯一官道的咽喉位置,也是确保盖州与哈达碑防线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地方,不过因为这个位置出于深山中,易守难攻,所以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制约点。

到今天为止,辽东防线上的中**队一共是三个zyang兵团和一个地方师,兵力合计为七万。而情报上统计出来的ri军两个师团有将近六万人,算上地区的铁路护卫队、后勤辎重部队、jing察部队以及殖民地临时动员兵,一旦战争开打很快就能扩充到十万人以上。

这还只是算辽东半岛的ri军部队,做为最高司令部自然是要进行最坏的预算,一旦辽东战事升级,ri军很有可能还会从朝鲜增兵。ri本在朝鲜有两个常驻师团,分别是十九师团和二十师团,与十八师团一样属于乙类师团,兵力合计是四万人。

对于中方的各路指挥官来说,普遍的认为目前中国士兵的素质,根本做不到与ri本士兵一对一的战斗力,就连五对一都很悬。辽东防线上的这七万兵力基本上连第五师团、第十八师团都无力应付,更别说一旦ri军发动更多的军队投入战斗,这七万守军根本形同虚设。

不过在前几天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袁肃却再三强调ri本是不敢也不可能将战争扩大,所以眼下辽东防线所需要戒备的目标仅仅就是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

而为了加强防线战斗力,司令部不仅在积极建立前线新兵营,就地进行新兵训练和扩充编制,同时还在与奉天的边防军司令部协调,确保后勤、预备役和新建边防军序列能够有条不紊的投入到防线上来。

边防军司令部是徐树铮到达奉天之后,为成立东三省边防军而专门设立的军事机构。

不过组建边防军的工作要远远比袁肃就地扩充兵力困难得多,不仅要应付各式各样的程序、文件,还要考虑到边防军成立之后对地方军、地方zfu的影响。

段祺瑞大力推举徐树铮出任东三省军务总督,不懂行情的人只会以为他是在扶植个人势力,但是他此举的真正用意已经在当初的总统府军事参议顾问会议上做出了阐述,那就是利用青岛问题一举将fu的势力渗入辽东地方。

不可否认,段祺瑞同样是一个z集权的坚定执行者,如今东三省的军阀势力割据还不算太严重,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错综复杂的ri本、沙俄势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地区上距离beijing很近,beijing方面对东三省的掌控力还算拿捏有度。

但是有鉴于中国西南诸省的情况,所以还是要先下手为强,避免东三省越走越远。

正是因为这种z集权的思想,导致边防军的组建工作遭到地方势力的一些阻碍,如若不是青岛问题和目前国内高涨的对ri呼声,只怕徐树铮连组建这个边防军司令部都得下不少功夫并花上好一阵子的时间。

根据徐树铮发到营口统x战司令部这边的电文描述,边防军的番号在十月十八ri这天刚刚确定下来,一共是三个兵团,下辖三个师、六个旅、二十七个团。边防军的建制完全仿照z军的建制,一个兵团满编为两万五千人,常设编制不低于一万八千人。fu拨出了一百五十万的预算做为建立边防军的经费,然而根据徐树铮和边防军司令部最新的计算和统计,完成三个兵团的编制最快需要十五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个兵团的编制则也需要五个月的时间。

简单来说,正如同段祺瑞所说那样,边防军是从长远国防事业来考虑的部队,眼下除了提供一些声势上的援助之外,对辽东防线来说是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蒋百里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我要确保前线各路部队的后勤物资供应一切都畅通。”在听完防线上奉天边防军的回报之后,袁肃转而问道。

状态提示:第89章,前线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