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惊雷入汉>第134章 群英会(下)
害世族的利益,这是祸端。

功劳不是保命符,自古以来有几**到临头时,是依靠功劳保全性命的?

……

魏,蜀,吴三国之间不约而同的终止了军事行动,整顿内政的同时不停的加强军备,等待下一轮战事的到来。

江东的朝堂上却是并不平静,陆凯将军队控制手后竟然有意的拖沓时间,这让世族和许多朝臣都感到不满。

有人建议对陆凯进行撤职,有人觉得陆凯此举无异是把家族的利益抛诸脑后不顾,有也认为陆凯这一先例绝不能开,否则后人效仿国家威严何?

弹劾陆凯的奏折如雪花般送往宫,然而却如同牛入泥潭般没了讯息。自从与陆凯一谈之后,孙亮便回到了宫,一如往常的处理政务,只是对于陆凯有关的奏闻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陆凯那边仍旧是不见客,每日都府不知做些什么。

整个江南随处可见的浮躁,人心浮躁,人言浮躁,人行浮躁,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蜀汉的崛起,江东的无力。

幕后的推手自然是高居庙堂的各大士族,可吴主孙亮不受影响,兵权又深居不出的陆凯手,世家士族们只能制造舆论而已。久而久之,见陛下如此镇定,朝堂上许多臣子也各自冷静了下来。

便此时,江东迎来了两名重要的人物。曹魏遣派的使者荀勖,以及曾经出使过江东的蜀汉大臣黄崇。

荀氏乃是原的世家大族,祖上乃是荀卿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荀子。独尊儒家化的这个时代,荀氏是备受崇敬的一族人。东汉末年荀氏八个兄弟被称之为“荀氏八龙”,其论才学则以排行第的荀爽为,可谓是一代大儒。

等到了荀彧,荀攸叔侄也是名扬海外,尤其是荀彧忠心为汉,反对曹操称王结果被逼死一事,加提升了荀氏的地位与声望。

要知道若是曹操成为魏王,乃至后代汉而立,那么荀彧就是萧何般的地位与功绩。但荀彧不计较这美好的前程,反而竭力的反对曹操称王,一心想保全汉室,这等气节如何让人不钦佩?

自荀勖踏足江东,每到一地必是吸引附近的世族,人前往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当地的世族是频频相约,酒会,座谈不断,搞得荀勖无可推辞只得放慢脚步逐渐向建业而去。

荀勖人还没有离开这一处,附近各地的子便递了过来,都是江南有名望的高门。一些名望较低的世家自知请不动这荀氏后人,于是只能跟随着四处游荡。荀勖所带的随从不过三十余人,跟随的江南士人却足有数。

有的明知请不动荀勖,干脆准备好酒席守路上,拦住马车相约一叙。荀勖为国事而来,自然是有所不悦,但家族的地位摆那里,又不能拂人美意。前面卖给张三的面子,李四不比张三差,如何推卸?

况且江东的世族能量很大,与这些人打成一片也可以了解东吴的近况,有机会和江东的豪族暗沟通,至少这也符合拖延时间的策略。

想开了,荀勖是来者不拒,于是一日数宴,十天时间才走了不到二里路。此时蜀汉使者黄崇却是乘着东吴荆州水军的船只直接抵达了建业城。

吴主孙亮闻讯,于是派遣宿卫快马去荀勖处,直接将其请到建业来商议大事。荀勖倒是没什么抗拒的,准备许多时日的世族们多有怨言,这黄崇来这么快作甚?

于是大批的士族也跟随着来到了吴国京师建业城,准备一睹荀氏后人的风采。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状态提示:第134章 群英会(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