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牢记 ) 012-10-30
败绩连连传来,江夏渺无音讯,徐州被蜀军占据大半,寿chun被蜀军攻破,宛城被蜀军包围,而从虎牢关出征的魏军也被姜维留下的大将齐万年率领羌氐之军迎头痛击未得存功而回。
接二连三的讯息让许昌城内哑然无声,司马炎更是铁青着脸半天没有一句交代。本还是指望击退了蜀军,自己就可以取代魏帝建立属于司马氏的国家。无奈除了杜预之外,江夏的王濬,寿chun的胡奋,广陵的曹亘皆不是蜀军的对手。
就算是杜预在宛城,也被刘禅,姜维,罗宪三路蜀军围得好似铁桶一般,根本动弹不得,哪还有先前渡江袭击襄阳大获全胜的威风?
烦心的事情不止是这些,还有杨骏的投敌。杨家是司马氏的亲戚,杨珧的事情做出了处置,杨氏与潘岳狼狈为jian虚报军功的事情也被揭发。种种的不法行为作为司马氏要有一个大义灭亲的态度,否则如何立威?
威风倒是立了,但结果并不如人愿,在许昌的杨氏家属一一落网入狱,但在寿c锐人马开城投降了蜀军,并且击杀了胡奋的得力助手卢珽,让蜀军占据了寿chun,导致东南战局彻底崩溃!
司马氏确实有大义灭亲的态度,却高估了自己的威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三人苦心的经营,让司马氏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司马炎作为第三代的继承者,一切本应是水到渠成的。
只是司马昭在垂暮之年已经无力阻拦当时吴蜀肆虐,尤其是蜀汉的发展超乎了任何人的意料之外的。司马炎的才干以及威望,经验均不如司马昭,在战略上和治国上又是屡屡出现失误。
试想作为司马氏贵戚,杨氏需要抱着潘岳才能得到更大的好处,魏国中枢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
司马炎对于杨氏倒是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毕竟司马氏众多亲属的支持也是维持政权稳定的主要力量。若是对杨氏赶尽杀绝,引起的恐慌和震动皆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司马炎不过是想摆出一个态度罢了,届时自然有人出头为杨氏求情。
奈何杨珧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从来不肯深究的。一系列的打击来得太快,身旁又是没有个明白人指点,惶恐之下便急急的通知了杨骏。杨骏素来相信弟弟的“智慧”,见司马炎不顾情面的要赶尽杀绝,哪有胆量赌司马炎不过是高举轻落?
往ri里杨家仗着自己的权势欺辱的人可谓不少,虚报的功劳等罪行又被抓住了把柄,加上杨珧的惊慌失措,终于酿成了一出惨剧!
包括司马炎的正房杨氏在内,杨家之人被推出午门斩首示众,连潘岳,孙楚等人也是整个家族被一股脑的斩杀!腥风血雨的许昌城并没有因此获得平静,反而是人人心怀恐惧,不单单因为政权的动荡,还因为蜀军的势如破竹!
西方的战场魏国只能够固守虎牢关,那蜀汉大将齐万年诡计多端,勇猛无比,兵锋更是锐利,野战之下魏军屡战屡败,讨不到丝毫的便宜。姜维和柳隐肯率领全军南下,把西方战场托付给齐万年,此人自然非是泛泛之辈。
东方战场徐州岌岌可危,青州,豫州等地也是在寿chun蜀军的火力之下。仅有胡家兄弟聚集了三四万人马屯驻小沛堪堪抵御。求援的奏疏一封封的传入晋公府邸,司马炎却是束手无策!
三年的苦心经营,魏国并没有多少的起se,与异族一战大伤的元气没有恢复,刚刚训练的兵力又在东西战场上大量的消耗。国内的钱粮筹划都成问题,国库也渐渐空虚,人力是用来耕种,还是用来投军?
魏国倒不是没有人,而是流民实在太多。百姓在当地生活不下去,只能背井离乡流浪各处讨生活。当地的户籍是有数的,可户籍上的人都不在了,赋税徭役从何实行?
蜀汉之所以能够在徐州稳稳的立足,除了得到海西的钱粮之外,更是因为其实行的善政惠民,让四方的流民迅速的向徐州聚集。这些流民本是有上顿没有下顿的,听说了汉家的惠政,谁不争先恐后的前来?难道宁愿饿死,也不投靠汉家活下来?
这样一来更是凸显了曹魏政治体系的弊端,土地资源不是在大族富人手中,就是荒废掉了,大家都忙着圈钱,有几个愿意管百姓死活的?
幽禁在深宫中的魏国皇帝曹奂,对外面的消息也不是毫不知情。以前是每天都有朝中大臣,司马氏的走狗来劝自己让位,避免杀身之祸等等。可这段时间这些司马氏走狗前来宫中的频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这只能代表两件事情,一是大环境并不允许司马氏篡位,二是司马氏被其他事情缠住,无法顾及自己。
天下间唯一能够阻止司马氏的,也只有蜀汉了!若是有一天蜀汉打进了许昌,魏国频临灭亡,自己是要感谢汉人还是痛恨?
迁都的谣言传来传去,传的人心惶惶,朝野之间关于迁都的话题都是偷偷在讨论,司马炎却迟迟不肯做出动作。眼下司马氏的威信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有杨骏的先例摆在眼前,一旦下令迁都,等于把整个中原拱手让给了蜀汉。
可如果不迁都避开蜀军的锋锐,那宛城的杜预又能支持多久?新野的刘禅,宛城的姜维,随时可以改变行军方向攻击许昌。许昌不过三四万魏军罢了,已经不敢分兵去支援东方的小沛,面对蜀汉全师的威胁,也是没有丝毫信心。
老一派的朝臣早就被司马炎赶跑,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