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权柄>第20章 振兴药业发展史

第20章 振兴药业发展史

对于刚到财务部没多长时间的陈岩来说,振兴制药下属的这个玻璃厂的事情,他并不是特别了解倾君一笑为红颜。然而王子明对此却非常清楚。玻璃厂虽说是公司的下属单位,却也是仝老头生财的一个手段。

仝老头起初建这个玻璃厂的目的,可能并没有想过要玩经济手段,就是为了给公司供应玻璃器皿,然后从中获取利润。因为玻璃厂建厂的时候,并不是以公司的名誉建设的,而是以仝老头的私人名誉建设的,所以玻璃厂的所有获利理所应当地全部归仝老头,跟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当时的情况是,玻璃器皿生产的利润空间非常大,公司如果从别处采购,毫无疑问就把这部分利润给了别人。而仝老头这么做,就等于把这部分利润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随着玻璃器皿行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仝老头的玻璃厂因为始终有制药公司这么一个固定的销售渠道,从来不担心生产地产品卖不出去,惰于进取,在技术改进和成本降低,这两个主要环节上出了问题,使得玻璃厂生产的玻璃器皿日渐不能适应市场。

仝老头因为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便以公司的名誉,将玻璃厂高价收购了下来,玻璃厂就变成了制药公司的下属单位。这看上去似乎是等于是自己花钱买自己的厂子。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制药公司是股份制企业,仝老头虽说是董事长,但并非公司的拥有着。公司的所有权归全体股东,所产生的利润也是所有股东按照股金多少平均分配。仝老头在制药公司所能得到的,也就是根据他在公司所占有的股金和他在公司的职位工资,得到相应的一部分回报。

他用公司的钱买自己的玻璃厂,说白了就是在以权谋私,把公司的一部分利润变相地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当玻璃行业好转的时候,他又将玻璃厂低价出售给自己,继续自己的赚钱买卖。这样一来,其实在买进售出过程中,他已经把公司的钱顺利地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自己则根本不需要花一分钱,而且是零风险。

这也是从上世纪**十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许多企业经营者发家致富的通用手段。

然而,就振兴药业而言,也有其特殊的一面的。仝老头刚刚开始创建振兴药业的时候,除了县里将一块三十余亩的国有土地作价四十万,以入股的形式支持他外,根本就是一个人白手起,通过多年的拼命打拼,才有了公司起初的雏形——汾城制药厂,之后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应对国家越家来越严格的药品生产管理以及gmp认证,才开始进行融资。

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当时的融资是相当困难的,国家也没有相关政策,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仝老头就根据这些法规,搞起了股份制经营,向社会和公司员工以高额的回报为诱饵征集股金。这种股金的征集方式,实质上跟高利贷没有多大的区别。接着仝老头又在省国资委争取了四百万资金,便开始成立了现在的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仝老头为了能够不受国资委这个最大股东的控制,在公司内部发展了一批曾经跟他一起打天下的中层干部为主的大股东,选为公司的董、监事,这部分人对他绝对是忠心耿耿,所以这些人的股金基本上都是一个财务上的账目,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干股,或者叫配股,也可以说是仝老头对这些人的恩赐。这部分包括现在的财务总监廉明生、销售总监胡大海、生产部部长赵锁成等等,后来又发展了内务部部长董青云,人力资源部部长钱成贯。这样以来,公司就牢牢地掌握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随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了股份制企业的管理。而仝老头所搞的那一套显然并不符合国家政策。不过,好在此时公司的发展已经基本步入了正规,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也通过了国家的gmp认证。于是仝老头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成立“员工合股基金会”这么一个自发组织,自封员工合股基金会主席,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董事长。

之后,仝老头又通过员工退休、离职退股,买进小股东股金的方式,逐年扩大自己在公司股金在中所占的比例,慢慢摘掉了“非法集资”的帽子。在此期间,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尽快将公司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又玩了购进售出玻璃厂这么一处。

当然,对于z国,从改革发展之初一路走过来的企业,几乎没有几个是正规发展起来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仝老头的路子还算是比较正规的,最起码一点,没有用国家的钱赚自己的钱,又赖着国家的钱不还,公司至今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

如果仝老头得罪了县里的人,那么审计局查玻璃厂的账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目的无外乎想通过玻璃厂的事情,找出点仝老头的问题。这样以来就掌握了仝老头的软肋,今后想要仝老头怎么样就让仝老头怎么样。仝老头是只有招架之功哪儿还有手之力了。

不过,想要玻璃厂的账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尽管公司购进、售出玻璃厂比较频繁,但账目肯定都做的非常完美,而且时过境迁,市场又存在着很大的双面性,谁也不能断言玻璃厂在购进售出的时候,玻璃器皿行业是景气还是不景气。即便是查出当时公司在购进玻璃厂的时候,玻璃厂处于亏损状态,顶多也只能说


状态提示:第20章 振兴药业发展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