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二百三十二章 战争准备

陈海松说出了自己对第四战区部队防御中诸多问题,让3师师长赵锡田、151师师长莫希德多少有些尴尬,以他们的地位和品性,要搁以往早跳起来辩解了,可在浑身散发着威势的陈海松面前连站起身来的**都没有。

那犀利的目光、冷峻的面容、手上有力的动作充满上位者的威严和凛然的正气,加上他抗日英雄、百胜将军的名气让在场所有人心生敬畏。

见李玉、莫希德等人面红耳赤羞愧不已,陈海松也不好让这些骄兵悍将下不了台,毕竟不是自己属下的军队,提点一下可以直接命令多少有些霸道了。于是放下些威势,语调转缓:“诸位,刚才提到的诸多问题是普遍存在于**部队里早已习以为常的问题,看似都是细节,可影响战役成败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

一个指挥员不是自己勇猛就能打胜仗的,上万条生命捏在你们手里,上万的敌人需要去阻拦、去消灭,上万、数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等着咱们捍卫、数十万、上百万的民众等着咱们保护,如果我们指挥员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去干、怎么能干好?部下就会迷茫恐惧,阵地上、战斗中就会漏洞百出。

鬼子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比我们训练有素、体能技能之外是忠实执行上级的战役计划,灵活的使用兵力、大胆地穿插迂回,即使兵力弱小也毫不畏惧。我和鬼子在华北、东北、华中、华南都打过仗交过手,不管是哪支部队、哪个兵种、哪个岗位。小鬼子都表现的尽心尽力、尽忠尽责,很多时候那种拼命精神、求胜的**、最后的疯狂让我心生佩服。

反观**空有数百万军队,始终缺乏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各部缺乏相互支援各自为战。战斗精神意志品质欠缺,没有血战到底的决心,一旦失利就会后退。

最痛心的是部队各级指挥员战前不研究地形、不研究敌人的编制装备战术,不了解自己部队的特点、火力,不知道克制敌人的有效方法,战时不愿意亲临一线靠前指挥、胆怯畏惧放弃职守,不敢靠前配置火力、不敢大胆出击、迂回、反冲锋。

如今是岭南的子弟兵在岭南大地上保卫岭南的人民,既是为国而战也是为家族为个人而战。想想东北、山东、江苏的民众所遭受的苦难,咱们不能当张学良、韩复榘、顾祝同。

杨上将当年在陆大授课时说:我们军人,在穿上军装的时候,这生命就属于国家。不复知有身家性命,这就是军人的人格。有了这种精神还要发挥出来,才是善,发挥的很好,才是美。我对此非常赞同。也把这句话拿来与诸位共勉。

希望诸位展现出中**人的刚烈顽强的人格,敢于战斗、耻于放弃,勇于拼杀、羞于溃退,把兵力组织好、把阵地加固好。坚持到敌人无法承受巨大的损失而自动退出战斗。”

香翰屏不得不佩服**的干部太善于分析鼓动,痛斥后给予激励。批评后指导具体方法,让挨训的人也生不出反感和抵触。作为第四战区的代表。他诚挚地感谢陈司令长官百忙之中来到华南指导抗登陆作战,提出宝贵的建设性的意见,感谢第七战区派出飞虎师助战。

他表示一定把此次研讨的全部内容带回去认真研究,做出积极地调整,认真督促一线部队做好细致准备,确保华南反侵略战役取得胜利。

同时希望第七战区一如既往地支持第四战区的备战,战事紧急时能把飞虎师主力派过来帮助华南部队作战,神勇的八路军空军的存在会让第四战区更有信心和勇气。

陈海松谦逊地表示自己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多灾多难的祖国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能通过八路军部队的努力减少国家的屈辱、民众的痛苦是他最大的心愿。飞虎师作战任务频繁华中、华北大战将起,经历大战损失不小,留下24架飞机已经是极限。

不过他建议第四战区可以向国民政府申请增加第九大队的编制数量,听说苏联、美国援助的一百多架新飞机已经抵达武汉,第九大队满编是6架侦察机、12架战斗机、9架轰炸机,加上飞虎师高卫东部队,华南就有51架作战飞机,基本可以满足作战所需。

另外建议粤军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自己的飞行部队。据他所知,近在咫尺的三灶岛、南澳岛都在日军控制之下,建有机场停放着几十架飞机,兵力受到轰炸削弱很是空虚,如果能有一个师的部队配属一个重炮团,有三天时间完全可以光复,博得收复失地的美名弄不好还可以整回来一些飞机。

杨杰听陈海松拿自己的话激励粤军将领很是自豪,对他年纪轻轻表现出来的豪迈情怀、细致的部署、严格的要求很是钦佩,看了看不知如何应对的香翰屏一眼,叹了口气说:“陈郎的意思薛将军已经转述,我本人是赞同的。

余长官担心主动挑起事端、激怒日本、引发全面进攻,隐忍至今。

如今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飞虎师已经率先出击,两岛遭受重创,前两天我又提出收复两岛,但长官司令部再次否决了这个计划,主要考虑敌人进攻在即,兵力不宜分散。”

陈海松只是试试第四战区决策层的抗战决心,还真不愿意让粤军去打扰南洋军的训练,干扰准备搬家去海南的张峰失去陆续送来的重建物资。闻言摇摇头也不好勉强,转移话题问地雷、水雷是否准备充足,他觉得这两样武器制造简单、生产容易不应该有太大问题。

李洁之答复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二章 战争准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