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四百七十八章 顾头不顾尾

这样肆无忌惮的蔑视行径让在国内陆军学校当教员的本田中队长大为光火,他因为身体弱士官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军校任教,可他也有一颗为天皇建功、为家族争辉、为个人升迁勃勃跳动的心,也渴望着有朝一日跃马扬鞭拓土开疆,所以一直关注着中国战场的形势。

收集各类战报分析中国军队的编制、战术、战例,一年间他算看出来在这辽阔的亚洲还真没有哪只军队是帝国军队的对手,中国军队的技术兵种、火力、战法、训练、后勤、医疗几乎没有建立起来,充其量也就是日俄战争时期皇军的水平,差距最少有三十年。

一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装备更新加快,促使军队走向现代化。其主要标志是猛烈的立体的火力、大范围机动力,表现在兵种细化、一线步兵比例下降,坦克兵、炮兵、航空兵、通讯兵、工兵比例扩大,车辆大幅度增加、弹药消耗惊人,对后勤辎重更加依赖。

就连帝国也没有真正赶上西方军队的发展步伐,其他国家简直就是上古时代的古董,他为帝国生逢其时欢欣鼓舞,极力鼓吹抓住历史机遇一举解放遭受西方殖民统治的整个东亚、东南亚、南亚,让八纮一宇的光辉普照亚细亚,形成与欧美抗衡的巨大政治军事集团。

然而一年后,中国战场出现波折,共产党八路军主导的北方战场让派遣军接连受挫,大片占领区被迫放弃。让偏重于理论研究的他冷静下来,开始分析以前被忽略的八路军的作战方式和战术特点。越研究越觉得不可理解,认为一定是大量苏联军官、士兵加入到八路军中,否则从山沟里跑到黄土高原上的叫花子部队不可能拥有如此高明的指挥强大的实力。

后来通过各种渠道日军逐步掌握了八路军的一些情报,确信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爆炸出现在的力量,苏联、国民政府只是象征性地给予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关键是他们极其善于把握机会,跟在皇军后边收缴武器、收拢溃兵、整编训练,成就了今天的规模。

前期他们藏在暗处通过小规模作战锻炼自己、更新装备、迷惑皇军。随着实力增强逐渐显露出真正的实力,其主动精神之强、作战意志之坚、整体号令之统一、战术运用之灵活、单兵技能之扎实、追随民众之多远远超过国民党军,成为皇军征服中国的最大障碍。

他对这样的评价很是不屑,他不认为一支游离在政府之外,缺乏举国国力、财力、智力、民力、外国势力支援的反政府武装凭借着捡拾武器、招降纳叛、偷鸡摸狗能有发展的机会。

带着浓重的好奇心他奉调来到中国,加入新组建的第二混成旅团第二大队,任第四中队长。他才刚刚熟悉部队,还没来得及了解地形、民情、敌情就被派到三道台执行守备任务。

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又自视很高的军官往往会葬送一支好部队,而他的部队跟他一样是新手,两个月前还是农民、渔夫、商人、学生,此刻和他一样被国内的大东亚圣战热情所激励带着盲目的自信、虚幻的梦想接受了简单的强化训练来到陌生的地域迎接陌生对手的攻击。

几天来土八路都是在南边骚扰运输队,发现步兵增援就立即转移。勉强抵挡一阵就跑回山里,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意志力、火力极差,从没直接冲撞过正规步兵,让初来乍到他保持警惕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想不到几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打上门来挑战皇军的尊严。

怒不可遏地调集来中队全部轻机枪、掷弹筒以民房屋顶为屏障向那些狂妄的家伙实施压制。命令一个小队在火力掩护下发起冲击,躲在街道里的鬼子也看到了那几个中国人毫不在意地卖弄百步穿杨的高超技术。看得有些心毛,好在他们人少被火力压在山坡背后。

四十多个士兵在曹长的指挥下散开队形,端着步枪快速奔跑希望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攻上山梁,眼看着士兵从三面包围住了小山包开始最后突击,掷弹筒、轻机枪遵从战场规定停止了压制。哪里想到这些杀人魔鬼没有炸死又冒出了头,换成一支苏制步枪连续射击。

是的,是一支典型的莫辛甘纳步枪,长长的枪身长长的瞄准基线,口径,日俄战争时就和有坂步枪较量过,也是传统的单发武器。这些却不同,山顶上的六个家伙只管扣扳机不用拉枪栓退壳上膛,六支步枪十秒中里乒乒乓乓各自打了七八枪,又快又准,冲锋中的43个士兵有的回击了一枪,有的一枪都没来得及回就被打死在接近山顶的缓坡上。

满以为大功告成的本田被这荒唐的一幕惊讶的合不拢嘴,步枪在高手手里变成了机枪,这六支单兵武器短时间内应该可以投送60颗以上的子弹,要是一个连装备90支,900发子弹足以让一个中队顷刻间撞进火网遭受重创,这种武器的出现足以改变整个作战方式。

他在那发呆,房顶上同样目瞪口呆的机枪手、掷弹筒手没有得到开火的命令眼睁睁地看着那六个人缩回到山丘后面失去了踪影。不过他们知道这样射速的武器、不用瞄准却能弹无虚发的精度绝不是普通士兵使用的,一定是传说中身手高强、技艺超群的特种兵。

被特种兵盯上的目标很难幸存,碰到这些兵王除了退避三舍自求多福以外真的没有办法,看看眼前这六个人毫发无损却打死了五六十个皇军士兵,可别让他们摸进村子里来,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呢!据说他


状态提示:第四百七十八章 顾头不顾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