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明确的支持表态和客观的分析让心里多少有些不平的将领们从小团体的圈子里跳出来反思自己部队的实际表现,作战中的无奈、遗憾,不由得开始正确看待整编。
卫立煌接着说:当然在整个洛阳战役中咱们打得都不好,虽然让鬼子铩羽而归,可占有人数优势采取防御作战的我们伤亡要远远大于鬼子,14集团军仅仅能够保持战线稳定,而其他各部都被鬼子突破过,咱们一线火力本来就弱,射击、投弹、刺杀又差,洛阳能保住多亏了八路军在黄河以北的反攻,切断了敌人的后勤补给,飞虎师干掉了战区鬼子空军。
卫某也曾组织过侧翼反击,12军在九江立过大功,24师是湘军的精锐,独28旅、骑三军、骑13旅、骑14旅也都曾是西北军里的主力,都是战区里响当当的攻击部队,五万人配属了两个炮兵团可在108师团25旅团飞机大炮面前就是突不进去,转入防守也是守不住,旅长死了三个、团长死了七个,营连长损失了一大半,最终败回洛阳。
首先卫某没有组织好防御,对鬼子的大规模攻击准备不足,火炮过早地损毁在飞机轰炸下,空有数倍于敌的兵力主要集中在绵长的正面阵地,被鬼子的进攻兵力调动的七零八落,没有主动地集中兵力把三个鬼子旅团分散开分割包围,打成了阵地消耗战。
其次我军战斗意志、战斗技能明显不足,失去火炮、机枪后,轻武器无法压制敌人很快放弃阵地,坚持不到侧翼兵团发起攻击,几次围歼计划因为正面溃退而夭折。反而搭进去攻击部队,最后再也没有部队愿意承担侧翼攻击任务,只能回到阵地消耗的老路上去。
训练不足、战场指挥混乱,物资储备消耗过快,鬼子离着老远就开始射击。精度不够还暴露了火力点,遭到火力打击心里更加恐慌,射击投弹更加失准,纷纷后撤。
有些部队发起白刃战,却得不到后方预备队的支援,大多牺牲。不同部队更是各自为战。二线阵地里的部队似乎就是等着鬼子打破一线阵地来进攻自己,对一线没有火力、兵力支援。
鬼子往往集中兵力发动重点攻击,有的部队阵地前没有敌人进攻也不能主动支援面临很大压力的友邻阵地作战,等友邻被突破,自己遭到鬼子侧翼攻击无法坚守被迫放弃阵地。
缺乏组织的部队撤退匆忙,没有掩护部队、没有对空打击。大量牺牲在火炮、飞机打击下,武器弹药被遗弃,鬼子后路被断最后几天都是使用的国军装备作战。
诸位,这样的战场表现、这样的作战水平不整编行吗?鬼子的火力、兵力运用比咱们灵活,单兵能力比咱们强,两三万鬼子分成三股,每股不到一万人却始终按照战术要求作战。步炮、地空协同,彼此配合,面对雷场勇往直前,有的中队只剩3、40人还在冲锋。
就是凭借着顽强凶悍勇猛两三万鬼子打垮了咱们十几万人,这都是训练出来的。咱们只是咒骂他、不服他不行,要想战胜它,就要向它学,要把兵力火力组织好,就要整编部队,开展正规化训练。还用老的训练模式、老战术、老的武器配置还是要失败。
八路军以前咱们都交过手,跟咱们差不多就是勇敢点,可到了抗日战场一下就变了,碰到鬼子很少吃亏,旅团、师团的打败了很多。他为什么变得这么强?就是他们把大大小小几十个军、师番号合并成四个师一个旅,扎扎实实练习单兵技能、班排战术。
中条山里到14集团军来指导训练的是大名鼎鼎救过委座命的那个陈赓,曾经是师长、红四方面军的参谋长,整编后只是386旅的旅长,亏吗?看着挺亏,可他的部队精干了、强大了,平型关上立了大功,国军放弃太原他的一个旅收容了两万多晋绥军溃兵,扩编成一个师在晋东南训练,就是这时候他带着部队来到14集团军和我们一起训练的。
他的训练形式和内容跟咱们的一样,装备也差不多就是多了不少日本武器,可是三个月以后咱们就不如人家了,同样是收拢的溃兵在他那身体强壮、斗志昂扬、训练刻苦,半年后咱们就跟人家没法比了,他一个师取得的战果比咱们一个集团军都大。
不是咱们不能打,是因为咱们打得被动,守在山里等鬼子来打,他们是到处出击,以营为单位找鬼子的运输线、据点练兵,在七亘村、黄崖底、长生口还只是跟鬼子大队打打,到了长乐村、响堂堡就能跟鬼子联队干,装备越来越好,物资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
洛阳战役最危急时刘伯承率部参战,他一个师带着几个地方独立团就挡住了14师团的增援,掩护许世友、陈再道两个师干掉了河对面的混成第八旅团和重炮旅团。就这个14师团当年在兰封,打垮了十几个中央军精锐师的围堵,从侧翼撕开了徐州防线。
现在他因功升为61军军长,手下三个整编师十几个独立团六七万人,驻守在黄河以北平汉铁路以西的林州、焦作、济源跟14师团对峙,成了咱们第一战区的屏障。
诸位似乎感觉在整编中吃了亏、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部队便宜了中央军,这是典型的落后观念和对立情绪,说明诸位根本就没把自己当做国军,没有形成国军是一个整体的基本认识,缺乏共产党军队那样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正是这一点让国军无法摆脱虚弱涣散。
拒绝整编就是拒绝进步,放弃变强的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