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四百九十章 英法的智慧

美国商人出现在西北工业基地与斯诺、史沫特莱、爱泼斯坦这些美国记者的宣传鼓动密不可分,陈海松带着他们出现在抗日前线,用镜头记录下很多战斗实况、战地生活,从苏联回到绥远后他请几位记者带着十几名共产党宣传干部、军情局特工回到美国宣传中国抗战的真实现状,争取美国民众的捐助,借用民间力量推动美国政府改变对华立场。

于是这些充满激情的进步人士回到美国,与华侨社团联合在纽约创办了美洲援助中国抗战基金会,在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建立分会,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向美国社会、华人华侨宣传中国军队的英勇不屈,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让富有、充满同情心、直率天真的美国民众很感动,跟随华人华侨踊跃捐款,一年多来募捐累计达到上亿美元。

打开局面后,陈海松希望他们把工作重点转向为河西、绥远工业基地招商引资、采购机械设备、招募富有正义感的学者、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前往中国大后方工作,为中国抗战出力。同时派出绥远根据地副政委王若飞率领包头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张忠孝、河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庄前鼎教授、文学院副院长闻一多教授主持此项工作。

全国各地的巡回演讲、《西行漫记》、《中国在反击》、《战地日记》、《人民之战》等书籍的热销让斯诺等人在美国成了名人,他们的在遥远国度里的真实经历和大量图片资料太刺激、太震撼,让许多不甘心于安逸、平庸的美国人产生了去看看、去体验的冲动。

而机会很快到来,几位记者把来自中国的勇敢的战斗者介绍给公众,这些战斗者带来了更大的战果之外还传递出河西、绥远工业基地的发展构想、招商引资政策、建设项目,希望为贫穷落后的中国采购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工业设备,招募为抗日服务的志愿者。

王若飞是赴法勤工俭学的早期革命者,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庄前鼎、闻一多都是清华大学出身的留美博士。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有许多老师、同学、同事,又都是驻美大使胡适的同学、好友,所以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效果显著,中国渐渐成了令人向往的地方。

连大文豪胡适也不得不佩服共产党的统战工作竟然做到了美洲大陆,他这个在美国颇负盛名的学者、正牌大使周游全美、演讲百场也仅仅募捐300万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是华人所捐,成了蒋夫人、毛邦初购买作战飞机、配件、油料、弹药、招募华人飞行员的救命资金。

可你看看人家一来,有实实在在的宣传资料、有严密的组织分工、有具体的资金使用计划,收获过亿。立足于民间不与政府接触,避免了美国政府的尴尬,无意于现成武器装备。频繁与民间工商社团、学术团体接触交流,参观考察准备出售的企业,洽谈成套设备收购、前往中国合资经营、独资建设等途径,共同开发西北矿产,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这个带有明显抗日色彩的组织规模宏大的募捐筹资采购行动受到日本使馆和日本侨民团体的仇视,派了多批暴徒前来捣乱,被派去保护的特战兵和安良堂总理司徒美堂、致公总堂领导阮本万、洛杉矶侨领邝炳舜领导的当地华人组织打退。引发多场激烈冲突,更是引起美国社会的关注,让更多的不问世事的美国民众开始同情中国,主动前来咨询。

美国与中国的经济交往存在了几十年,商人们见惯了当权者贪腐无能愚昧落后的丑恶嘴脸,对中国混乱的社会秩序,低劣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条件心有余悸,所以投资多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外国租界地。得知那里三年免税。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保障安全、水电配套等信息后纷纷达成投资或就业意向,有组织地前往中国投资创业。

这里清廉的政府、高效的服务、丰富的矿产、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消除了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抱怨,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的政府配合、丰厚的利润吸引更多地美国资金、技术、设备、人员参与到基础建设中来,一天天改变着那里的面貌,赢得了直率的美国人的好感。

而关中、山西新工业区新一轮的建设又将带动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大发展,数万美国人已经启程前往充满生机的中国西北,而数千名得到美国民间资助的中国优秀的学生将进入美国的学校、研究所、工厂、矿山、船厂学习最新的科学技术、制造技术、管理经验。

这是美国政府最乐于看到的美国文化向外输出的效果。他们以民间经济交往为由拒绝了日本政府提出的限制此类投资的无理要求,对于特种钢材厂、无线电厂、发动机厂、飞机制造厂、拖拉机厂等有可能用于军事目的的制造设备、精密切削机床也睁一眼闭一眼准许出口。

一年多的时间里上千家美国企业、数亿美元机器设备落户西北,数万美国人工作在学校、医院、矿山、工厂,不知不觉间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美国与中国更紧密地绑在了一起。

陈海松在重庆会见了美国大使。对中美两国经济合作的进展表示祝贺,坦言美国需要转移资金过剩、生产过剩、开工不足、民众失业的困境,中国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双方具有很强的合作空间,中国的市场将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同时也帮助中国建立起现代工业、培养现代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者,中国的抗战事业因此


状态提示:第四百九十章 英法的智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