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唇夜战

粤军啥时候把敌人放近到50米以内才打呀!这可真有些冒险,鬼子虽然基本上都低着脑袋往上爬,也有不少四下里打量,自己即便是趴低身形头上、掩体上插了些野草树枝难免不被发现,鬼子的冲击速度他们可是见过,50米就是几十秒的事,叶兆基急得不行。

猛然听到排长大喊一声“打”,三个副班长用力拉动手中的绳索,阵地上相继爆出九朵绚丽的火花,十几个鬼子被抛到空中,班长已经借助火光快速出枪对着有些慌乱的鬼子队形打了一枪,三挺轻机枪长短点射交替着欢叫,其他战士也伸出步枪寻找打击目标。

叶兆基忙跟着伸出步枪,看了半天黑乎乎的夜里哪有鬼子的身影啊,小鬼子反应真够快的全都趴在地上,没见一个往回跑的,几挺机枪很快还击,一半的鬼子寻找遮蔽物后射击压制,另一半人拖着枪匍匐着向前移动,自己瞄了半天,就是无法捕捉到不断移动的敌人。

班长邓满江已经打了两枪,干掉了一个机枪手和一个曹长,五个月前他还是宝安县立第一初级中学的学生,南头镇连续遭受鬼子飞机轰炸,他和陈鸣、陈坤、麦容、王彪、苏启华、王锦培等学生在地下党员、教师王启光带领下来到广州参加青年救国会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薛云龙到了广州,要求党领导的抗日组织离开广州全部进入根据地,建立独立的抗日武装,他们奉命从广州来到惠阳飞虎师华南基地。在训练营里表现较好两个月前才进入警卫营。

孙飞是把这些有文化的学生兵当成基层指挥员来培养的。接受的是更加严格的正规军事训练、班排战术演练、初级指挥培养。不断地演练、分析、讲评逼着他们掌握更多知识。

澳头突击战是他第一次上阵,表现可以用梦游来形容,全凭班长的指挥,稀里糊涂地打了一夜,同窗好友苏启华就在他身边被一个暗处的敌人击中前胸牺牲的,那个鬼子本可以被自己用手领弹炸死的,可自己竟然没有拉弦就扔了过去,苏启华的死让他自责地要命。

虽然他幸运地活着回来了。还扛回来一挺机枪,可战友的牺牲难以释怀。班长告诉大家这是正常的,第一次上阵难免过分紧张,这样的紧张不仅影响自己的技术发挥还会影响整体战术的协同,原因是心里对死亡恐惧、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战友缺乏信任,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有大无谓的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战斗技能和战术组合才能发挥出作用。

带着雪耻复仇的决心,邓满江在随后的沙田、白花、平山墟等战斗中才渐渐明白战斗是怎么回事,那些学过的原则、条令、单兵技能、攻防战术、协同配合才得到理解和熟练运用,心态基本平稳下来。他也告别了稚嫩、毛躁,先后打死了三个鬼子。受到营连嘉奖。

他觉得自己还没成为像班长一样合格的战士呢就来到粤军当班长,有些惶恐不安,可见了这些兵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战术素养,他知道他很幸运加入一只成熟的有追求的部队里,他有责任把这些淳朴的、缺乏训练没有多少战斗技能的南粤子弟带离死亡,带向胜利。

命中第三个敌人,躲过扫来的机枪子弹,见叶兆基因为着急立起上半身忙让他趴下,边拉枪栓边喊:夜间射击不要求精准,基本是概略射击,据枪姿势与平时一致,腮帮子贴着枪托,发现目标枪口快速指向对方、快速扣动扳机,基本上能打中目标,不需要三点一线。

叶兆基试着向比较靠前的一个鬼子打了一枪,心里有点慌,扣动扳机有点急打在了旁边的土里,还行,差的不远,他收回枪拉动枪栓,再次出枪瞄准击发,明显感觉到打中了,高兴的不行,缩回身再次拉枪栓,一颗榴弹在身后两米的地方爆炸,掀起的泥块碎石杂草落了一身,吓了一跳趴在地上不敢抬头,鬼子飞机轰炸威力比这大多了,可没这么近的。

旁边的班长提醒周围的战士不要害怕,鬼子掷弹筒在两三百米外没那么精确,抓紧时间消灭敌人。叶兆基硬着头皮抬起头,又有几颗机枪子弹打在掩体土垛上溅了他一脸的土,娘的小日本真是够凶的。看着班长一枪一枪把逼近的鬼子干掉佩服的不行,比鬼子还凶啊!

是了,只有比鬼子还凶才能消灭鬼子,豁出来了,他心情一热果断地出枪,耳边嗖嗖飞过的子弹也没那么可怕了,周围不时爆炸的榴弹也不那么恐惧了,平心静气地对准左侧一个藏在石头后边的鬼子扳动食指,那个倒霉蛋腰上中枪,软软地向后倒下。

一颗榴弹报复性地追了过来,落在眼前右侧一米的地方,红光一片气浪扑面,浓烈的硝烟呛得人直咳嗽。好险!幸亏班长要求打完一枪一定要低头缩回掩体拉枪栓,上好子弹再露头,否则致瞎致盲都是轻的,天灵盖都有可能给掀开,还是要按班长教的做,活着才好战斗!

可惜,粤军夜战能力确实不咋地,射击了两三轮没能阻止住鬼子接近,只干掉了十几个大部分还是班长们干的,数十个鬼子在轻重机枪、掷弹筒、九二步兵炮的支援下顽强地靠近到30米内,向上扔出手雷借助烟雾的掩护发一声喊起身端着步枪发起了冲锋。

怪叫、刺刀、魅影,那阵势可真是够吓人的。邓满江没有惊慌,整个排49个人只有9个八路军战士,压制了敌人五六分钟,干掉了三个军曹、两个机枪手,放倒了十几个鬼子,没有人逃跑,不错了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五章 水唇夜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