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一百四十章 还是沉闷 继续跳过把

待他恭敬的奉了书信上来,推展开了,我又是一阵的激动,看着那一列列张舞飞扬的竖体行书,那个感动啊,这便是后世书法界拜如泰山北斗,刻在碑林上供无数人临摹学习的,颜书柳体的手书真迹啊,随便一张残纸破碑就可以卖上数千万的,绝对要收藏起来。恩,要不要回一些无关氧痛的官样废话,来往多骗点字数什么的,将来拿黑市去卖个好价钱。

正在计划如意yy如潮时,却听得薛景轻轻一声的咳嗽,我才记有客人等我回话。

“大人”李萼异样的望做我“可有不妥呼”

似是我一时表情变幻的,让他有些惊疑揣测。

“恩,那个”我灿灿的将习惯性条件反射塞进怀里的信笺抽出来“颜公大名,仰慕以久,有些矢态……失态了”

又再仔细看了一遍,经过这些时日的熏陶,我看古文的功底也有些水准了,信中说起这拜会的因由,抛去那些文绉绉的词仗客套,这位河北第一义臣意思,无非就是,在私感谢我写书传记,帮助他的兄长颜卿亲族的义行宏扬正名一事。于公,就是对我正在进行的一些事情颇感兴趣,派人和我探讨这个游击战在河北的运用之法。

这不就是“搞输出革命”,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我想远离历史地主流,经营好我自己的一亩三分的小田地就好,但是历史的大潮还是不可避免的冲到了我的面前。

原来,颜某人控制下清河郡的武库内,有天宝十三年朝廷为了讨伐墨啜,特意积存待拨运的数十万人份兵器甲仗,以及大量粮草辎重,尚未成行。就爆发了安史之乱,被就地征为河北讨敌资用。

因此颜真卿,才能在第一次举义失利后,历叛军绝对优势地屡屡打击下,依旧坚持发展至今。关中游击战争的模式给了他一大触动,认为河北举义抗贼的官军虽众。但苦于各自为战,虽然此起彼伏的斗争,但总是为叛军有余力逐一击破。在他想来,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些物资器械,效法关中之法,武装发动河北百姓,群起抗敌的群众战争,这能量亦是不可估量的……

不但需要精于游战地人教授战法,还需要借鉴一些发动运用百姓的成功经验,因此派了李萼。

“颜公特嘱某。向总府大人多多请教的”

说起前来的使命,李萼言谈中举止得体。只是不脱少年人的飞扬洒脱的,某些言论还毫不掩饰的菱角锋芒。对我首创的游击战术和理论。称颂不已,

“大人真乃当世名将也”,他说起我在关中行事的种种举措,便是眉飞色舞的恍如亲见。“收流民,败追敌,夺阵斩将……府之力,支撑大局,经营出老大地局面出来。这何止是……

“名将”饶使我整天和一群韦见素、余怀贞这般老狐狸相处的面皮练地老厚,听得他这些赞誉。也不由汗颜,按照我印象中名将,名将的标准,应该是象李靖、徐世绩那种千里奔袭,把人家突厥可汗什么追地鼠奔狼逐的,学兔子一般千里大逃亡,或者干脆攻灭国家把人家高句丽、高昌、吐谷浑国主君王什么的,抓回来在朱雀大街游行示众的类型,我算什么。

我其实也没做什么,运气好打几战,训练一些部队和手下,经营一点产业支援前线,然后根据历史的走向,给予一点预见性的指点,时不时打点预防针,就变成当世难得的名将了。

事后才明了,这还是朝廷告喻书吹捧的功效,后来游击军地那一小队人马冒险越境送信送过去,因为情势变化道途断绝一时也无法归建,干脆就被留在河北那里当革命火种了,不免将在关中征战来历和经过先卖现用,颇得重用,当然为了自抬身价一点小小的私心,顺便以讹传讹将始创者,不遗余力说地天上底下的母牛乱飞,这也来的太容易了。

不过俺哪个感动啊,老大远的河北,居然也有这么一个留心俺事迹的“凉粉”。虽然只是凭借一些消息和只言片语,但显然对这方面满用心的去研究。

“就食于敌,就兵于敌境,此乃兵法之上乘”

“只用少许偏师,再发动乡民策应掩护,就可以将偌大的贼军牵走奔战,更将治下搅的烂不堪”:如此纭纭。

说到激昂处,苍白如玉的面上更显出一丝佗红,显然专门地用心研究过关中得到的消息。

我却已经苦笑起来,道理他说的不错,但还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我并不是不想加大对关中战场的投入,而是目前的输送能力已经到了极限,

这游击战的精髓,就在于不停的运动战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只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游击战也不可能避免的,只不过把部分损失转嫁分摊到了地方百姓身上,几番拉锯攻战下来,许多地方不可避免的焦土一片,根本没有办法获得补给,所谓的前线地区,兵火连绵,青壮多被征用去协军,也不用指望能有多少收成,甚至为了过冬,还要协助百姓抢收秋粮.

我现在以成都一府之力,同时供应三州四路人马战事需要已经相当的吃紧了,除了梁州大散关还好一些,尚有汉中平原这个粮仓之地为依托,其他几路要想长期坚持攻势,几乎都离不开后方的供给,而游击军的供给,还要考虑大老远多次转运后,再输送到敌境内的风险和损耗。特别为了让关中那些民军、义勇的头目“安心报国.勇猛杀敌”,他们的家眷亲族多被特地迁移到后方专门安置,供给用度也是一大开支。

蜀道难,难上青天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还是沉闷 继续跳过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