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等人先去了指导员周光辉家,周光辉的家在江南一座小县城,父母都是老师,妻子是县医院的护士,哥哥姐姐们也大都从事教育工作。

因为事先已经接到县武装部的通知,张家栋他们登门那天,周家人都聚集在父母的老宅里。黑漆的木质大门,满院子的假山、花盆,厅堂墙上的书法、字画,以及几乎每个周家人鼻梁上都挂着的眼镜,凸显出这个家浓浓的书卷之气。

在接受部队工作人员颁发的勋章、证书,听县武装部宣布给予周光辉的父母妻儿烈士家属待遇的时候,周家人都很平静,大哥代表全家,象征性的说了几句场面话。大哥的话刚说完,原本因为过度伤心在屋里休息的周光辉的爱人出来了。

“大姐,盼盼睡了,你帮我进屋照看照看,我有点事想问问光辉部队上的同志”周光辉的爱人对屋里一个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说。

周光辉在外当兵,常年不在家,他的妻子就一直带着女儿和父母住在一起。收到阵亡通知书的那天,他的妻子和母亲都哭晕了过去,母亲到现在还卧床不起,妻子也像被抽走了魂魄一般

看着大姐进房去照看女儿,她转过身子,对屋里几个穿军转的人说:“听说你们和光辉是一个部队的,我想问一问,你们知道他埋在哪了吗?我们能去把他的坟迁回来吗?我想让盼盼能每天看到她爸爸。”

张家栋站了起来,敬了个军礼,“嫂子,我叫张家栋,是指导员的战友,我们一起上的战场,他牺牲后是我亲手埋得他。你们要是想把他带回家乡,我可以帮忙。”

周光辉写的家信里偶尔提到过张家栋,周光辉牺牲后,父亲把他以前写的信翻出来一遍遍的读,因此对张家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老人家那双从拿到勋章那一刻就不断摩挲的手停了下来。

抬起头,看着眼前和他儿子一样穿着军装的高大身影,“你就是张连长啊,光辉在信里提起过你,既然你和他是一块上的战场,一定知道他是怎么牺牲的。给我们讲讲他的事吧,等盼盼长大了,我们也好告诉她,她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听到这话,一屋子的周家人都看向张家栋,张家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照片,递给周光辉的父亲“这是随军的战地记者拍的,是指导员生前最后的一张照片,当时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深入敌境的侦查任务,正在休整······”

从照片说起,张家栋把指导员的英勇事迹向他的家人一一述说。周家人一边传看照片,一边听张家栋讲指导员的事。

离开的时候张家栋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了下来,让指导员的家人有事就去找他。

离开指导员家,一行人踏上北上的火车,往连长家去。连长顾成海和张家栋是一个省的老乡,只是他的家在更偏远的山区。

在当地县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坐着武装部的吉普车,在尘土飞扬的盘山公路颠簸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达连长家所在的村子。

听说是部队上来送顾成海的勋章和证书的,村长叫来村里的几个青壮汉子,一路敲锣打鼓的把他们送到顾家。

和周光辉不同,顾成海是家里的老大,底下还有七八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妹妹今年刚出嫁。把眼前没有人气、有些破败的土窑洞和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精致院落一比,张家栋立马明白,他今后需要多多照顾的是连长家了。

顾成海的父亲早已去世,张家栋他们来的时候只有他的老母亲在家带着几个孩子,不一会儿顾成海的兄弟们听到消息,从田里回来了。弟兄几个招呼着大家坐了下来,因为是饭点,还招呼着吃了一顿面条,席间没有人问起顾成海的牺牲经过,倒是顾家老三问了句抚恤金的情况。

在顾家,张家栋见到了连长经常挂在嘴边的“大胖儿子”,幸伙和堂兄弟在院子里玩着泥巴,一身的灰土,还不时用脏兮兮的袖口抹鼻涕。奇怪的是,他始终没有见到连长的老婆。

走的时候,张家栋把自己的联系方式也留给了顾家人,还给顾成海的母亲留下了50块钱。

回到县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和部队的工作人员分道扬镳,张家栋拿着自己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回家的长途汽车。

这趟开往原西县的长途汽车走得就是姐姐家门前的那条公路,在车上颠簸了大半天,张家栋睡着了。等他迷迷糊糊醒过来,发现车停在路边,觉得奇怪,今天中午的时候,车不是停下来休息过了吗?怎么又停了,难道是车坏了。

司机拎着一个玻璃瓶上了车,嘴上说着:“不好意思了,刚去买了一瓶醋,咱这就走。”

“哪个供销社没有醋卖,你跑这公路边上买什么醋啊!”车上有人觉得奇怪。

“这你就不知道了,这家是个小吃店东西特别好吃,他家的醋还好,跑这条道的司机都喜欢到他家来吃饭,走了再顺便打上瓶醋。”司机放好醋瓶,发动起车“我上次带了瓶回去,家里人都说好,这回顺路再买一瓶。”

刚刚睡醒的张家栋脑袋有点不清醒,他呆呆的看着窗外,觉得似乎有些熟悉。车大约开出来100米,他突然想到,刚才那个小店里招呼客人的男人,不就是他姐夫嘛!旁边的那一线五孔大石窑不是他姐家嘛!

“师傅,停车,我到了。”他窜出座位,对司机叫着。

司机一个急刹车,满车的乘客都哗的前倾。

车停稳了,司机开了门,咆哮一


状态提示:29走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