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十三章 贰臣之策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贰臣,以及满清鼎定中原的股肱之臣,洪承畴已经五十岁的年纪。由于长期操劳,他的头发早已发白,脸色憔悴,精神上的压力使得他的背都有点驼了。并且他有严重的眼疾,也就是近视眼。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由高氏工坊出品,是由某个投清官绅进献的。要是高旭知道了,真不知如何作想。

这洪大人在国政上在明末皆可上上之选,但为人操节却是与其能力成反比。

郑亲王济尔哈朗虽然鄙遍承畴的气节,但对于洪承畴的谋略还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听到洪承畴有计破局,顿时神情一振。要说起来,这江南对于满清来说真是风水不好,前年多铎饮恨北归,去年这济尔哈朗也受阻于常州战场一筹莫展,虽然他的镶蓝旗未伤筋动骨,但那是由于他的消极避战之故,坐镇北京的摄政王多尔衮都不止一次指责济尔哈朗过于谨慎,不肯力战。

“洪先生有何良策?”

济尔哈朗充满希冀地问道。

洪承畴下意识地推推老花眼镜的镜边,望着这个满清辅政王,道:“王爷,微臣一直以来研究那个贼首高旭。那高旭原是崇明海盗高成仁之子,前年他曾在常州投身我朝任千总之职。据微臣探查,那时的高旭原本只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待剃发令下,江阴事变之后,那高旭决然在江阴城外反叛,并初创同盟会这个会社。”

“当初他虽然在江阴创立同盟会,但他却没有随江阴人顽抗我朝大军,只是凭着高氏的财力和水运,资助了江阴大批战备物资,转身回到了崇明。本以为他会在崇明观岸观火,哪知他创建同盟军,开辟了吴淞战场,大破尼堪贝勒的数千精锐。去年,他的旭卫镇又开进福建,破了勒克德浑贝勒的人马,接收了福建郑氏家族垄断的海上贸易航道。直至如今,贼军在江南已有三镇强兵,加上辅兵、民兵,已达十万之众。”

对于江南的形势,济尔哈朗也是了解的。洪承畴说的也是事实。在江南,相对于敌我双方兵力的对比来说,清军并没有占据优势。镇守江南的兵力只有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另外还有博洛的七八个牛录、不足三千人的镶白旗人马,以及孔有德、张存仁这些辽东汉旗军。其余在江南招降的绿营兵,虽然也有不下十万,但就战力而言,实在不堪一提,而且这些绿营兵分散在各个城池守卫。

虽然双方在兵力上势均力敌,这同盟军不同于那些往往遇战一触即溃的南明军,他们敢战,也能战,他们敢与满兵玉石俱焚,可满兵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无34ee敌g7ue库--wudiun.】这也是济尔哈朗在战略上越来越保守的原因。

听罢洪承畴的话,济尔哈朗无奈地点点头,道:“这不足二年的时间,贼兵就大势已成,我朝鼎定江南的形势实在堪忧。”

洪承畴又道:“如果那贼首高旭仅仅是个海贼武夫的话,就算贼势有成,也不足为虑。但是纵观他的各种政略措施,实在让人刮目相看。比如他废除八股,提倡实学,开办公塾。那公塾的教材下臣通过细作得到过一套,其中涉及数字,格物,国学,天文,地理,等等各个科目,其中的理论极为新颖。他的高氏数字,简单易懂,而且实用性极高。此外,他又推广特异的标点符号来断句,也算是一绝。在天文学上,他又提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学说,也是前所未闻。还有地理上,他对红夷人人种、国度、地理的了解,虽然没有定论,也是耳目一新,言之有据。这些学科已在江南风靡一时,被称之为高学。”

“他除了开办新学,又大力发展工商。他本来就出身海商,又垄断了海外贸易。苏松地区的丝锦、棉布、瓷器,以及福建省的茶叶,只要运到海外,就能赚取十倍、百倍的利润。由于他发展工商,有商人阶层的支持,他就有足够的钱粮招兵买马,在控制区可以免税三年收买人心。而相比之下,我朝初入关内,北方残破,虽下江南,但是江南未定,税赋最丰的苏松地区又尽为贼有,浙江的钱粮又因运河受阻无上北运。”

济尔哈朗深以为然,江南不同于塞外,没有制江水权,钱粮运输简直寸步难行。

洪承畴接着道:“那贼首高旭的旭卫镇战果显赫,但凭着就是火器制胜。这也是他大力提升匠人地位和福利的结果。高氏工匠已经声名远扬,其产出的火炮、火铳质量极好。去年我师在战场上缴获的几支火铳早就送往京师作为样品防制。而且那高旭目光长远,早知据于江南一隅无所作为,在去年占据了福建,有了煤铁这些物资的支持,贼兵的军器更是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

“他不据于旧明的陋习来贱视商人、匠人、武人,反而提升这些人的积极性,予以丰厚的福利,崇高的荣耀。比如那些贼兵战死之后,其骨灰能葬入陵园,其家属有丰厚的抚恤,毫无后顾之忧。比如那些匠人一旦发明了新技术,就拥有此技术的专利权,还有高额的奖励。王爷,这个高旭创建同盟会这个会社,有一支战力能与我师可堪一战的军伍,有提供无限钱粮后勤的华商会这个商人组织。——他,绝对是我朝的心腹之患!”

济尔哈朗无奈地望到了洪承畴一眼,暗恼这个老匹夫真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气,没有好声气地道:“这个高旭的行径,你不说本王也略有所知。本王现在想知道的是,你究竟有什么计略来制贼?“<


状态提示:第十三章 贰臣之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