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嬴政崩于沙丘,由此,一场席卷天下的乱世序幕冉冉开启。
……
嬴政驾崩后数十日,九原郡。
一大片军营,连绵数里,正中的一座大帐内,扶苏坐于上首,蒙恬仅次于扶苏,居左,下方案分左右,众将云集,但一个个皆是目不斜视,一脸严肃,默然不语。
凝重的气氛不断在帐内蔓延,酝酿,沉淀,仿佛暴风雨前死寂阴霾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扶苏没有看下方的众人,只是死死盯着面前几案上一张展开的卷轴,额前隐隐沁出细汗,目光闪烁,脸色阴晴不定,似乎着犹豫着什么,似乎在心里不断挣扎,难以决断。
这卷轴是一张十数年前的秘旨,是由嬴政亲手交给蒙恬的,上面的字迹他非常熟悉,的确是嬴政亲笔所书,绝无造假的可能。而其中的内容,便是若有朝一日嬴政驾崩,命蒙恬立刻亲率大军,将阴阳家一脉斩尽杀绝。
在最初和阴阳家的人打交道时,嬴政便已看出这伙人的目的绝不简单,如是想对大秦不利,危害极大。但当时的他有求于人,自然不会喊打喊杀,于是便留下了后手。
他接受阴阳家的丹药用来调养身体,若是突然出了问题,当然是阴阳家的嫌疑最大。
就算是不是阴阳家动的手也没什么关系。这些年他虽刻意限制了阴阳家的势力,不让他们插手军政,可阴阳家一脉地位高贵,奇术通神,暗地里没少拉拢各方权贵,早已有了庞大的势力网,再加上他们高手众多,更加难以限制,对后来继位的新君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便给蒙恬留下秘旨,一旦自己身死,便以雷霆手段尽灭阴阳家一脉。
不管你如何手段高超,不管你如何武道通天,在大军铁蹄碾压之下都只有飞灰烟灭一途。即便是东皇太一,也不可能与几十万精锐大军正面相抗。
嬴政至始至终都认为,这天地间唯有力量才是最可靠的。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大军,足够的力量来镇压,不管四方如何动荡,不管有多少类似诸子百家这样的小势力想要闹事,这天下终究是大秦的天下。
不过现在,局势的变化却与当初嬴政的预料有些不同——秦国势力上层本身有了分裂的迹象。
之前,扶苏已经得到消息,嬴政驾崩,发丧咸阳,赵高据嬴政“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立刻派出使者往九原郡而来。
作为嬴政的绝对心腹,蒙恬很清楚嬴政心中的继位人选至始至终都是扶苏,而绝非胡亥,现在发生了这般变故,其中必有蹊跷,来者不善。
于是他果断将嬴政留下的秘旨取了出来,与扶苏商议,准备出兵。
秘旨就是出动大军的最佳理由。现在最重要的事已经不是剿灭阴阳家,有了这个理由,便可以在镇压阴阳家的同时很方便的做一些其他事情,比如说——拆穿赵高胡亥的谎言,将太子之位重新夺回来,让扶苏登基,继承大统。
而现在,一切就看扶苏的决定了!
“殿下,事已至此,还请速下决断。”过了许久,见扶苏还是犹豫不定,深知其性格仁厚少断的蒙恬不禁眉头微皱,出言催促。
扶苏闻言身子一震,目光闪烁片刻,忍不住黯然一叹,哀声道:“吾与胡亥一父所出,血浓于水,若是自相残杀,又于心何忍?”
“殿下宅心仁厚,不欲兄弟相残,此乃我大秦之福,不过您如此想,其他人却未必如您一般。臣下素知陛下欲立殿下为太子,然陛下忽去,遗诏突改,胡亥殿下不等您与会咸阳,便立即登位为太子,臣以为其中定有蹊跷。且此时使者已在路上,急往九原而来,来者不善,还望殿下速定心意,再莫迟疑。”
“可是……”扶苏还是有些犹豫。他本是优柔寡断之人,更何况这次的决定一下,很可能掀起腥风血雨,生灵涂炭,使嬴政花费一生打造的大秦帝国四分五裂,动荡不安,没有莫大的魄力,又有谁能轻松做下决断。
“殿下,大局为重。”蒙恬披甲而起,目光灼灼的望着上首的扶苏。
下方众将也纷纷转头,凝目看来。蒙恬军中众将多是杀伐果决,不喜拖泥带水之人,若是扶苏再不能下定决心,恐怕就会给众人心中留下优柔软弱的印像,大失人望。
对此,扶苏自己又如何不知?
一道道灼热视线的注视下,他扫视一周,终于叹了口气,站起身,便要发言。
却在这时,一人急步入帐,半跪于地,抱拳道:“扶苏殿下,蒙恬将军,营外有咸阳来使至,说是请两位大人出营接陛下遗诏。”
“什么,咸阳来使?这么快就来了?”蒙恬微惊,与扶苏对视一眼,连袂向帐外走去。这里是他们的地盘,到也不怕那所谓的来使玩出什么花样来。
两人带着众将出得大帐,行了不远,便见军中校场上一队车马被众多兵士围在当中,看其形制,的确是咸阳来的使者队伍。
蒙恬看了被那些人围在当中的那辆马车一眼,顿时眉头一皱,心中微觉异样,但细思片刻,却毫无所得,只得摇摇头,不再多想,分开人群,让人上前答话。
印证身份过后,立刻便有一气质阴柔,面白无须的内侍掀开车帘,从马车上走下。车帘开时,蒙恬目光一凝,似乎看见马车之内还有一道人影,心中的那丝异样之感越来越浓,但此刻毕竟不是细究的时候,还是先看看胡亥与赵高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