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血路妖刀>第二十三节 大敌当前
文虽然战术诡异,那是因为我们前期过于强调奇袭,现在我们的作战目标进行调整,放弃奇袭,采用集团化推进!在山炮和野炮的射程之内对被破坏的公路实施工兵维护,每天向北推进的速度保持20公里!步步为营,十天之内用炮弹和我们强大的工兵基础推到增城!不要一味的计算消耗,我们的炮弹是消耗,难道士兵的粮食和医药不是消耗吗?早一天攻下广州,我们就早一天结束这种无谓的消耗!”

在饭田祥二郎的命令下,正面向北的推进,日军动用大量炮火,首先将公路周围可能设伏的山头一个个的轰平轰秃,然后陆军两侧占据,每天20公路的缓慢推进,一步一步的紧逼!

“的确我们擅长使用双刀并进的战术,但是连寺内大将的战术都被这个恶魔识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跟他打战术方面的较量,我们现在就是用这种压倒性的炮火优势和不及代价的物资消耗,向推土机一样的强行推进!”

南云忠一负责切断海上后勤,山口多闻负责实施空中绞杀,饭田祥二郎采用“推土机”战术,强行用炮弹炸开一条通道,这一切,纵然是“立体游击”,也无法抵御!

战争打的是战略战术,更是物资保障和综合实力,抗美援朝作战中,中国动用三个步兵师围歼美国骑兵第一师的一个营,三面围困,还炸断了美军的一座桥梁,结果美国的援兵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又架起了一座桥,再次被炸掉,美国居然不可思议地动用运输机空投下来大量材料,第三次建立起来一座钢结构的浮桥,三个步兵师打了三天,居然还是让这个营跑了将近三分之一!志愿军指战员无奈地叹息,综合实力!综合实力!

还是朝鲜战争,中国连续发动两次“月圆攻势”,打的美国和联合国军屁滚尿流,结果新上任的李奇微将军经过分析发现,中国一半是从中国农历的初八初九发起攻击,连续发动夜袭,打一个星期之后,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发起最猛烈的攻击,最终李奇微分析得出结论,因为中国的士兵携带弹药和后勤补给的最大能力,也就是坚持打一个星期,于是美国称为“星期攻势”并针对性地布局。

李奇微命令美国士兵,每天晚上撤退40公里,这是步兵负重急行军的极限距离,中国军队跑了一夜,天亮美国就开始打,中国军队防御和拉锯,打到黄昏美国军队再撤40公里,连续撤退7天之后,美国军队开始大反攻,280公里的纵深被美国机械化部队和装甲部队切断,此时,志愿军已经没有弹药和粮食!这就是中国志愿军第四次战役失败的原因。

没有哪一支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最重要的是知道当战则战,当退则退。在综合实力差距巨大的时候,日本不计消耗地开动“推土机”,东路军唯有节节抵抗,梯次撤退!

(四)

27架飞机、20多艘大孝艇,一旦失去了防空火力的支援,也都是日军飞机的靶子,彭小文非常清醒,广州已经比历史上多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量的物资得以转移,南方游击总队的部署也已经到位,当日军推进到增城附近的时候,彭小文知道,该撤退了。

第二批军援调拨给广州前敌指挥部的五分之一物资,以及南洋华侨的支援,已经到达南宁,这批援助中包括了步枪、机枪、大批重炮和10架飞机。最重要的是,美国提供的兵工生产线已经到达中国,按照彭小文的计划,这个兵工厂将设置在湘西,雪峰山附近,这里是抗战期间一个重要的兵工基地。另外一个基地,重庆方面孔二秀提供的地雷也已经送到广东。

对抗综合实力,虽然不能死打硬拼,但是却并非无能为力!

日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对中国军队的杀伤却微乎其微,尤其是另一路从大鹏半岛经龙岗抄小路行进的日军,更是被高敬亭的游击队早晚陪伴,如同鬼魅缠身!

“又有一名士兵失踪,已经是第四次发生这种事情了,一直在强调不准单独行动,怎么还是会出现这种事情!”三岛中队长是第五师团的前锋搜索部队,这里不同于惠州方向有公路,都是写崎岖的山路,这些层峦叠嶂的山看起来很近,可是翻了两座山,就从天亮走到了天黑!一时连续四天,每天早晨起来都有士兵失踪的事情发生,日军士兵纷纷传说这山里有鬼!

第五师团分成两条路,每条进军路线有一个联队,后面配属一个驮马运输大队携带物资,一条路沿海,一条路从山路行进,都是按照前锋搜索部队一个中队,后面5公里处安排一个大队,再后面5公里第二个大队和联队指挥部,后面是一个中队和一个驮马运输大队。配属的独立机枪大队和迫击炮部队跟随联队指挥部行动。此外还有一个中队的三个小队,分成18支巡逻队,担任整个部队的巡逻和联络。整个行军部署还算井然有序。

“许子比当年白匪军难对付多了!”高敬亭不禁感慨道,这两条线路上面都安排了侦察部队,但是四天的时间,一直找不到机会打一次像样的伏击,趁着鬼子不注意,搞死了几个掉队的,但是这四天才干掉五个鬼子,要把这个师团打掉,那要到何年何月去!

调整战术之后,日军无论是正面的惠州还是侧翼的龙岗,都是每天推进20公里,不疾不徐,担任阻击任务的高敬亭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把鬼子扯动起来,这么紧密的队形,如果打的话太吃亏。

“你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节 大敌当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