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血路妖刀>第十节 湘北诱敌

(一)

“委员长!薛岳发来赣北大捷战报!”照例是刘斐向蒋介石通报战情。

“念!”

“重庆蒋委员长:罗司令赣北方向,进犯之敌军为第106师团全部、第101师团之半部,并裹挟有番号为第三师的伪军一个师,在找桥战斗和黄沙桥战斗中被我部击溃,现第1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已部署展开追击!”

对长沙战局一直悬着一颗心的蒋介石此时已经放松了一大半,赣北战局的彻底扭转意味着很快将会有三个集团军9个师可以投入到湘北会战中!

“湘北情况怎么样?”蒋介石更为关注这个地区,虽然赣北取得了优势,正在组织追击,但是湘北方向却在日军的狂攻下岌岌可危!

此次长沙会战,薛岳已经将游击战术与正面防御战结合了起来,再加上彭小文的运动战,冈村宁次发现,每次日军通过一个据点三到四个小时之后,所经过的道路后面密密麻麻都是国军部队,侧击、背击、伏击相结合,等到日军主力回头去打通道路的时候,国军再次避开锋芒,这样的打法着实让冈村宁次头疼!

新墙河的阻击如同踢到了一块铁板,攻破之后冈村宁次以为大局已定,谁知道前进不多远又遇到一块铁板!

草鞋岭简直成了王街坊的翻版,同样是第52军,上次是第2师,这次是第195师,也就是戴安澜的老部队,一个排的士兵坚守两天,打退日军十余次进攻,等到援兵到来的时候,阵地上剩下排长、任连子,还有一个炊事员刘庆平。

“有没有奏报嘉奖?彭小文有没有电报过来?”蒋介石问道。

“报告!罗司令、王司令和薛长官分别发来电报为部队请功,彭小文有电报发来,请求委员长能够为两名士兵亲自授勋。”侍从室主任林蔚转来请功电报。

蒋介石大为好奇,问道:“两名士兵?”

陈诚兼任着宣传部长,他从林蔚手里接过电报,看了看,对蒋介石说道:“委员长,我觉得这个宣传素材非常好啊!一个上等兵独守阵地,居然击毙超过500名日军,这简直是兵神啊9有,一个学生兵,第一次上战场,第一发子弹就打死鬼子一个机枪手,五天的战斗中击毙了11个日军,包括日军小队长1人,三次负伤不下战场,好啊!”

蒋介石道:“太好了!振奋我国人士气!小日本没什么可怕的嘛!”

陈诚道:“委员长!我认为应该马上把这两个士兵接到重庆来!举行盛大的庆功会!”

蒋介石问道:“都是那个部队的?”

刘斐介绍道:“上等兵曹锡,关麟征集团军第52军第2师,列兵李仰文,是罗卓英集团军第32军第142师!”

陈诚道:“还有草鞋岭的那个52军第195师的任连子,应该也作为典型进行表彰!”

蒋介石道:“让白崇禧代表我去前线慰问,第九战区也是属于他的桂林行营,让《中央日报》组织报道,现在马上对这三个英雄的士兵进行重点宣传!”

陈诚答道:“是!”

蒋介石还是非常谨慎,他不清楚长沙会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假如说把两个士兵接到重庆“庆功”,结果长沙又沦陷了,那个“庆功”可就尴尬的狠!

(二)

蒋介石的谨慎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赣北出现转机的时候,湘北正是关键而又无比困难的时期!庆祝是需要的,然而最好是能够确保获胜之后!

但是冈村宁次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按照冈村宁次的布局,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是这次湘赣会战的二线部队,结果薛岳把赣北的防区居然如此靠前,使得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根本就没有机会运动到上面去!不过冈村宁次不止是准备了一套方案!

“洞庭湖的登陆进展顺利吗?”冈村宁次催问道。

“报告冈村长官,长沙舰队300艘小型舰艇,搭载海军陆战队和第3师团各一个联队,佯攻鹿角和磊石山,成功地牵制了支那防御部队的实现,大部队目前已经在营田位置登陆成功,营田之守军大部分已经被击溃!只剩下少量残兵,正在清理!”

冈村宁次道:“呦西,命令部队迅速将营田阵地全部占据,然后沿南岸向纵深打,第106师团虽然上不来了,但是这支登陆部队同样有机会与第6师团会师!此外,命令奈良支队和第三师团不要顾忌身后,坚决向纵深推进!”

将近十多天的战斗,正面防御与游击战结合的战术打的冈村宁次晕头转向,但是他现在决定不理会身后的安全,每支部队都布置出前锋的“孤军支队”作为第一梯队,奋勇向纵深推进,而后续的部队等到坦克和装甲汽车增援到达之后在进行彻底的清理!

如同徐州会战后期彭小文与寺内寿一的斗法之翻版,冈村宁次认为彭小文手里一定还有底牌,因此他的第13师团、第33师团、独立第14旅团一直按兵不动,上一次寺内寿一大将已经上了这个恶魔的当,冈村宁次这次格外小心!

从武汉会战结束之后,打岳阳,打南昌,冈村宁次的第11军没有遭到过如此凶悍的抵抗,尤其是在第101师团和第106师团已经出现败象的时候,冈村宁次意识到,如果湘北不能迅速突破,赣北的国军部队不久将到达湘北战场,局势将会越来越不利!

国军的防御方向正面是北方,冈村宁次在新墙河看到守军的防御太过猛烈,就准备调整方向,向粤汉线以西沿着洞庭湖使用重兵,


状态提示:第十节 湘北诱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