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迹三国>第十七章 攻心为上
事件,或解释一些大自然的灾变异兆,如王莽篡汉就是借挖凿运河时出现的写有“新公代汉”的巨石,完成由摄政到即位的一系列步骤。即位后,王莽将谶纬作为重要政事裁定、决断的参考依据。

而光武帝刘秀的崛起则更富有戏剧xing。王莽代汉之后,推行的措施十有九败,其余的措施也在复议中,民间怨声载道,出现了“复汉刘秀”的谶纬之说。王莽的国师刘歆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却原来彼刘秀非此刘秀,真正的刘秀早已在南阳贩粮运布。

由于刘秀早先曾从事商业运补,所以东汉两百年对商业的歧视并不严重,作者在此代为说明。

“代汉者当涂高”在西汉末期就已流传,公孙述在蜀建立政权就是扯的这面旗帜。涂高为上古大舜的姓,舜为黄帝子孙,而黄帝又姓公孙,所以公孙述能扯上这层关系。而周武王灭商之后,将舜的子孙封在陈国(今河南汝阳等地),袁术则是出生在此,也能拉上这层关系。刘秀曾因为这句谶言,写信给公孙述,事迹见《后汉书p?光武纪》。

写到如今,《混迹三国》的立足关陇的战略应该算是完全呈现出来了,但仍要略作一些说明。

中国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出现在殷末周初,原始部落的公有制,变更为以血缘关系划分的“分封采邑制”,并最终由周取代了殷商。

第二次历史变革,出现在战国中期的秦孝公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废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对财产的支配权,建立了以军功为基础的授田制,最终在关陇地区形成有别于关外贵族集团的军功军事集团。

第三次历史变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拓跋鲜卑经营下的关中地区。

东汉末年,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统治者门阀化,经济制度农奴化,思想领域谶纬化,帝国内蠹尽起,老态垂垂,这些都标志着帝国文明需要进行一次涤污荡垢的洗礼。而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冷,欧亚大陆上400毫米降雨圈不断向南延伸,匈奴、羌、氐等民族随之不断入侵,既带来惨重的破坏,又向汉民族输送着新鲜血液。这一进程持续了数百年,历史称之为“五胡乱华”。帝国文明经过数百年火与血的洗礼,暮气渐消而锐气渐长,终于如浴火的凤凰振翅重飞。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称为均田—府兵制的兵农合一制度,并最终以此为基础,在关陇地区形成了关陇军事集团。关陇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秦汉雄风渐渐远去,帝国迎来了恢宏的隋唐气象。

而均田—府兵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武功苏家的杰出人物——苏绰的推动。按历史年代算,苏则应该是苏绰的曾曾祖父。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攻心为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