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混迹三国>第五章 有子长舌利如剑

荀谌干笑道:“王兄的话听起来鼓舞人心,却与事实不符。韩遂短短数月纠合数万大军,气焰猖狂之极。土崩瓦解的话,想来不过是王兄无端揣测而已。二十年深耕的势力,不是空口白话说没有就没有的。枉自评断,不顾事实,只会贻笑千古,于今形势毫无裨益。”讥讽的味道,数里外也可以嗅出。

徐庶道:“关于土崩瓦解,我可以代为解释。并州大人起兵安定之前,阎忠不堪成为傀儡,含怨病死,羌盟分崩离析,金城、汉阳、北地、陇西各处太守公开叛离羌盟,拥兵自重,互相攻伐。这个荀大人是经历过的。至于土崩之势,临泾之战后,安定俘虏了数千西凉羌兵。这些俘虏用短短数月的时间,在榆中至建昌,包括苑川、靖远、七里河、马啣山的大片地区,开垦了数百亩良田。因此,虽然汉阳遭受青州军肆虐践踏,安定仍能足食足军,这些西凉兵丁功不可没。屯田措施成效显著,又吸引了万余难民,分批从狄道、枹罕、媪围涌进榆中等地,定居置业。百姓脱离韩遂纷纷涌向安定,可见王翦老弟所说的土崩瓦解并非子虚乌有,空口白话。”

荀谌尴尬的笑了笑,吴晨道:“友若来凉州时i较短,何况程太守实行屯田安民,也是友若离开金城后才开始的,友若不知也没什么奇怪的。”荀谌道:“哈哈,不过经徐军师如此一说,倒是长了番见识。”

似乎刚才的话与王翦没有丝毫关系。王翦也不生气,脸上仍是挂着谦和的微笑。

辛毗摇头道:“董卓的西凉兵战力之强,关东诸侯罕有对手,但遇到韩遂也只有惨淡收场。宋建属下的义从羌,战力冠绝凉州。张猛的兵丁更是连年与北匈奴、鲜卑等异族交战,即使吕奉先手下的并州兵只怕也不过如此。吕布率领数千人就可纵横天下,以曹cao心肠之狠毒,用兵之诡谲,仍费时三年才勘平吕布,何况韩遂等人有数万之众?以此相推,要对付韩遂,没有四五载只怕是不成。到时曹cao大军深入河北,宗室迫于大势不得不投向他,将军后悔也来不及了。”

吴晨笑道:“韩遂虽然号称拥兵数万,在我看来,却无异于土鸡瓦狗,举手就可灭之。”荀谌惊道:“原来并州大人早有应对的计策了,怪不得大军一直没有动静。”

吴晨心道,我昏迷了十天,如今是什么局势还不清楚,哪里有什么应对之策?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却是作战的常识。

辛毗也是非常吃惊,道:“想来安定已有全盘计划,不知能不能讲来听听,这样我和友若也好向河北众人交代。”

吴晨微微一笑,斜眼瞥了瞥彭羕。彭羕心中叫苦,暗道,这次牛皮可吹破了。向徐庶投去救助的眼神。徐庶微笑不答,侧目向王翦看去,众人的目光也齐齐转向王翦。

王翦笑了笑,道:“宋建自中平年间(公元184年)号称‘河首平汉王’,至今已有十八载。他手下有数万义从羌,又割据湟、洮富庶之地,十八年来却始终裹足湟水与洮水之间。由此可以看出,此人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给他一次迎头痛击,打的他疼了,他自会龟缩回枹罕,此时再派人晓之以利,动之以害,就可兵不血刃全取湟洮。”

“张猛和邯郸商,二人面和心不和,在武威明争暗斗已不是一i两i。张猛重兵驻扎黄河北岸,一直被其压制的邯郸商决不会放弃大好机会。利用二人之间的矛盾,调动张猛来回奔波,待他师老兵疲,于地势险要处,如黄河渡口等地,张机设伏,就可将其一鼓而歼。”

“韩遂虽然经历了临泾大败,但也已休养了大半年。对他,可以先避而不战,集中兵力打击宋建和张猛。等消灭了此二人,韩遂的两翼就暴露出来。分兵从两翼进击,以雷霆万钧之势截断韩遂后路,重兵再从z挺进,将其军队切割包围在湟水与黄河之间,韩遂纵横凉州的i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王翦的论述战略明晰,条理分明,具极佳的可cao作xing,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就连抱着“姑且试试”的徐庶,也由于太过震惊而呆在一旁。

王翦见众人没有一点声息,脸上一红,低声道:“我没带过兵,不知道是不是有哪些地方说错了。”吴晨笑道:“有是有一些,但没有带过兵,就可以将战役的层次设想的如此周到,已算是天纵奇才了。”

彭羕笑道:“辛大人如今还有什么顾虑没有?”

辛毗长舒一口气,道:“怪不得并州大人能纵横凉州了,手下果然有惊世之才。依王兄推算,大约需多长时i可以扫平韩遂等人?”

此时辛毗的语气,已不似起始时居高临下,反而带着一丝咨询的意味。

王翦道:“多则一年,少则半年。”荀谌嘿嘿笑道:“王兄推断的依据是什么?”王翦皱了皱眉,道:“根据粮食成熟期推算。韩遂之所以选在如今发难,是因为安定军粮、兵力不足。其实如果汉阳没有涌入数万难民,安定的军粮应该是够的,但涌入的难民实在太多,安置这些难民,损耗了安定大量财力物力,以至于安定有心无力,面对韩遂咄咄之势,只能处于战略守势。但有弊则有利,安定百姓众多,经过近半年的振荡,各处难民基本都分到了田地,今年夏收,就可见成效。到时人力物力齐备,就可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韩遂方面,则正好相反。经过半年的消耗,物力、人力损耗严重,治下百姓又不


状态提示:第五章 有子长舌利如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