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科幻未来>李维同学的黑科技>第175章.伤亡

“要开始了?看来一个个都很喜欢赌啊。”李维看着银幕上的双方兵力都开始动了起来,有些诧异。在这样的环境下都敢打,也真的是孤注一掷了,人类的赌徒天性让双方都有些红眼。

李维好整以暇的看着双方的表现,这样的纪录片说实话是不如火爆的电影精彩的,毕竟电影更加的紧凑,而且配乐和特效也让人能够坐下来好好的欣赏。而这样视角不佳的纪录片,如果不是因为事关己方的话,李维也没有兴趣多看一眼。而且米诺夫斯基粒子无差别的干扰下,图像也出现了扭曲和变形,到了最后还能坚持看下去的观众就只剩李维一人了。

“没有制导系统的话,苏俄的防空岂不是成摆设了?等到新式机量产后就一点一点的把阉割版的粒子放出去吧...”阉割版的粒子其属性较之原版要弱上许多,但是其干扰性是一点都不打折扣的,倒是可以以此为基点开辟一条新的科技树。

现有的科技虽然也算不错,但是对于各种极端环境下的对抗能力非常的弱,比如说洲际导弹之类的大杀器,没有了制导系统后就是一个大号二踢脚。然而制导系统是非常容易被破坏的,毕竟卫星本身就比较脆弱,各国都有自己的反卫星攻击手段,可以在极端情况下废掉对方的卫星以免敌人利用卫星为地面的军队进行远程多线指挥和各类载具的导航,或者弹道武器的路线修正。

现代的军队虽然威力巨大,但是越精密的机器就越容易出问题,任何一环的失效对于整个链条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ms就是打破这个平衡的产物,较之需要进行大量辅助协同的传统作战单位,ms的泛用性在独立作战的时候显得尤为的优秀,哪怕是在没有任何的信息支援时,ms也占有较高的主动权。

而在这个时候,一般的坦克因为种种限制,其表现甚至还不如装甲步兵。像是坦克在粒子的遮蔽下,其协同作战的能力被阻断,以传统坦克的机动性和视野,一般的车长都会选择撤退,而不是像ms这样,利用自身的泛用性优势,打不打都是自己说了算。

双方也没让李维等多久,在又一桶爆米花见底后,双方终于展开了较量。

此时的战场之上,大量的ms开始交战,传统的通讯系统失效后,作战的双方更多的是靠着机师间平时培养出的默契来进行配合。不过局面对美利坚有些不利。

苏俄方面作为地面部队,虽然因为炮火和其他声音的干扰,让各机之间的通讯有些问题,但是扩音器还是能够照顾到的。相比之下,在空中的美利坚战旗机就完全无法交流了,高速飞行带起的噪音根本就无法使用外部的扩音系统,靠得再近也听不到。想要交流就必须放慢速度或者静下来,但是这样混乱的战场是不可能有机会让他们互相交流的,所以战旗虽然在性能上较之扎古更加优秀,而且数量比苏俄的老虎特装机还要多,却被苏俄部队给分割开来,被地面的对空火力给逼得上下翻飞。

阿莱尔还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战斗,通讯完全阻隔的情况下,各机可以说都是在单打独斗,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配合。雷达系统的失效让导弹的使用也成了个大问题。

战旗队长机一个翻滚避开了扎古的机炮集火,弹丸高速摩擦空气带起的火蛇链追着战旗队长机的屁股后面死死不放,要不是战旗那鬼畜的小半径机动够强,若是以传统直升机的机动性,早被打下来十几次了。

ms的机体遍布着很多的喷口,用来辅助机体进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以便于对各种地形的适应。比如说越障这一方面,一般坦克的极限越障高度差不多在两米左右,超过三到四米的壕沟想要翻越就有些困难了,像是涉水的深度一般也在三到四米的极限左右。

而ms靠着辅助矢量pēn_shè系统,哪怕是沉重的陆战型机体,也能轻松的翻越近百米高的障碍,满燃料短距飞行达到了两公里左右,一般的障碍物对于s在辅助喷口的协助下,可以做到很多传统战机做不出的高难度机动来,只要配上抗压服和专用的维生系统,空战型ms能够完成从高空拦截格斗到低空对地突袭等全领域的任务。

以扎古的实弹武器,对付空中目标还是有些吃力。

“太快了,打不到...”马基的黑色老虎配备的依旧是他惯用的狙击型武器,150毫米重型狙击炮,其恐怖的炮弹初速,只要能够命中,一炮就能解决掉黑战旗这样的薄皮蚊子。但可惜的是,面对高空的目标,狙击炮的炮弹在引力和强风的干扰下,着弹点会出现不可控的偏移。

马基连续两炮都打了个空,这让习惯了一发炮弹一台敌机的他很不适应,而且沉重的狙击炮面对灵活的黑战旗,连转火都非常困难。雷达失效之后,仅凭肉眼瞄准,黑战旗一个翻滚机动就能避开他的炮线。

马基习惯性的想要通过无线电联系维塔斯和阿纳托利,但是他反应过来,现在通讯障碍,再加上炮声的干扰,就算是用扩音器也别想听清楚友军的声音。明明ms形成了集群,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孤军奋战,身边的友军因为无法做到有效的配合,时不时的还会出现互相干扰。他已经看不到维塔斯和阿纳托利在哪里了,估摸着在战场的另一端,但是也可能会是最坏的情况,他们也许已经被干掉了。

马基抓住瞬间的机会,找到了一台闪避着集火的黑战旗。对付空中的目标,直飞的时候是最容易击中的


状态提示:第175章.伤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