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二九五章 这次完了(十五)

由于苏军快速部队进攻的时间是在夜间,而夜间能见度肯定不是很高。为此苏军不得不时不时发射一些照明弹来增加能见度。

苏军指挥官认为照明弹能够增加能见度,加快己方的进攻速度。可是照明弹对暴露在外的苏军士兵来说,那就是催命符一般的存在。

夜间的能见度本来就不高,照明弹虽能增加己方的能见度,但也能让对方的能见度增加。更何况,敌在暗我在明。己方发射的照明弹完全就是在暴露己方的位置呀。

因此苏军倒霉了,被普遍装备有光学瞄准镜的教导师官兵一一狙杀。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苏军不得不停止使用照明弹。

苏军也想不明白,中国守军到底是怎样做到在照明弹的照明下,狙杀己方士兵的。

教导师士兵装备的步枪基本上是全自动步枪,其全自动步枪普遍配备了光学瞄准镜,这让教导师士兵在白天作战的时候相当于拥有了一支准狙击步枪;晚上作战的时候,也能依靠那些微弱的光线发现目标,并对目标射击。

而且教导师的官兵全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本身的实力就不错,再加上更加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武器装备,那战斗力更是蹭蹭蹭地往上冒。

如果教导师再配备上直属的空军单位(包括战斗机、侦察机、预警机等空军装备),教导师的战斗力无疑会更加强大。

至于现在还是算了吧。

不得不在能见度不好的条件下继续作战的苏军士兵这次麻烦大了。

由于能见度的问题,苏军士兵看不清百米外的目标,而中国守军依靠其装备的光学瞄准镜能对百米外的苏军士兵进行精确狙杀。

就算是苏军士兵与中国守军在近距离交战,中国守军也能依靠手中大量装备的高射速步枪,让苏军知道什么叫做近距离弹雨。

苏军手中也有高射速、大弹容量的自动武器――pps41(四一)冲锋枪。

受到中苏远东冲突的刺激,苏军也迫切需要一种大弹容量的自动武器。本应该在一九四一年才出现的pps41(四一)冲锋枪,提前在一九四零年出现。由于该枪是在一九四一年才正式装备部队的,因此该枪被正式命名为pps41(四一)冲锋枪。而士兵们根据其俄语缩写将其称为波/波/莎冲锋枪。

由于该枪的大弹容量(七十五发弹鼓)和高精度(在两百米的有效射程以内,“波/波/莎”的连发精度很高。三到五发的短点射常常全部命中目标。因此,“波/波/莎”特别适用于近距离突击,概略瞄准,仓促射击,连续消灭多个目标的紧迫战斗环境中。)

中国方面对这种冲锋枪也是头疼不已,认为其是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冲锋枪。

该枪弹容量大,精度高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其还能大规模量产、易于上手。

“波/波/莎”的整个机匣、枪管护筒以及绝大部分部件都是用钢板冲压制成,装配时大量采用铆焊工艺,生产加工极为简单,经济性很好。这一点,对于一支装备数量多(可能配备到每一个士兵)、作战损耗量大的冲锋枪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支最基本的单兵武器,生产复杂,成本昂贵,那么对于支持战争是难以想象的。

“波/波/莎”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全枪仅九十二个零件。简单的结构带来的直接军事效益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便于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其二是具有较高的战斗使用可靠性。前者,便于战士很快地掌握它、熟悉它。武器实际战斗使用的规律揭示:结构越简单,越容易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就越具有战斗勤务使用的可靠性,也越有利于发挥战斗效益。不使用任何工具,就能很快地分解“波/波/莎”,全枪在不完全分解状态下仅“四大件”。全枪没有“死角”,便于很快地擦拭和结合。可以说,“波/波/莎”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冲锋枪之一,真正能使一个初握者一看就会,一摸就熟。

在这何种情况下,只要苏联士兵稍微有点头脑,就能很快掌握其使用方法。在那些老兵手中,波/波/莎冲锋枪能够完全发挥百分百的实力。

中国/军队面对持有波/波/莎冲锋枪的苏军士兵总是喜欢在远距离就击毙对手,根本不敢将波/波/莎冲锋枪放近到距离己方两百米的范围内。在波/波/莎冲锋枪的有效射击范围内,那些老兵能让波/波/莎冲锋枪指哪儿打哪儿。

就算是教导师的官兵都不敢硬接呀!

战场上一个不小心,等待着自己的就是受伤甚至是死亡呀!

在战场上,谁会拿自己的小命儿开玩笑?

看到迟迟不能取得进展,苏军快速部队指挥官也火了。往往打火了的苏军是很恐怖的。

于是接下来,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开始了“拆/迁”。

苏军的“拆/迁”充满了暴/力,简直就是直接毁坏。

苏军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往往面对驻守有中国守军的建筑物,直接就是一炮。

对建筑物,榴弹通常有更好的效果。被流弹打到的建筑物,即使没有完全毁掉但也好不到哪儿去,总有部分受损。

中国守军普遍携带的新型四零火虽然有四百米的最大有效射程,但谁也不敢保证准确击中四百米外的目标。

一百二十五毫米火箭弹的射程到是够了,但配属数量不多。

因此,面对总在五六百米开外开火的苏军坦克、自行火炮往往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

这时候,教导师


状态提示:第二九五章 这次完了(十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