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三一二章 纷乱的战局

开始于一九四一年的世界大战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一九四二年。一九四二年的上半年就在战火中过去。

德国和苏联还在苏德战场上死磕,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德国集中全力给了苏军一个当头棒喝,让苏军不得不撤退布防。德国起初也是趁胜追击,但追得有些过头了,部分追击部队甚至因此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当然不是德军想要的,于是德军开始采用逐步推进的阵地战,而且每次作战都是以在己方损失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歼灭苏军有生力量。毕竟,德国的人口就那么多,适合当兵的青壮年就更少了。苏联的人口是德国的两倍多,堆也把德国堆死了。

而且苏联实在是太大了,就单单算苏联欧洲部分的领土,那也是德国领土总面积的几倍。德国每占一地就必须从自己那并不多的兵员中抽掉一部分来担当地方守备队,弄得前线兵力相对缺少。德国不是没想过扶持当地对苏联不满的人,但问题是苏联居然将德占区的人给迁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人本就不多,而且其中一部分还是苏联特意留下的双面间谍。德国实在是不敢用,也是无人可用啊!

再说了,集中全力打了这么一场打仗,不休息一下怎么行。真以为德国/军人个个都是铁金刚啊?都不需要休息啊?都不需要补给物资、修理装备啊?

而损失较大的苏军也不得不休整,反正现在只能一边练兵,一边等待援军和补给了。

中国则选择机会时不时给贝加尔湖一带的苏军来一下,以此提醒他们――中国人迟早要打过来了。

歼灭了远东苏军主力的中国复兴军也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休整,但为了让远东苏军有个警惕感,还是时不时去/骚/扰一下,让远东苏军不那么悠闲。可/骚/扰的结果是让远东苏军在乌兰乌德的部队全都撤退到了贝加尔湖以西。考虑到贝加尔湖附近的伊尔库茨克是远东苏军目前最重要的基地,中国方面没敢轻举妄动,但每天例行的侦察行动还是要的。有意思的是,苏军每次想要打下中国的侦察机,都会无功而返,有时候还会损兵折将。

这是因为执行侦察任务的是经过特殊改装后的fzd―12(十二)z战斗机,其中末尾的“z”代表“侦查”,意即侦查专用型fzd―12(十二)战斗机,也许用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来称呼更为合适。

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与原型相比,换装了更省油的发动机和容积更大的可抛弃式副油箱,再加上专用的侦察设备,其侦查能力与以前的活塞式侦察机相比有了质的提高。就算在侦查期间与敌机遭遇,机上装备的航炮和两枚近程空空导弹也保证了该机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

可能该机作为侦察机唯一的缺点就是航程短,在执行直线侦查任务的时候作战半径也只是达到了一千公里的样子,多点就要冒险了。

这样的问题也促使中国的侦察机研究人员不得不绞尽脑汁研究新的侦察机,而这款新侦察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必须拥有大航程。

通过fzd―12(十二)z战斗侦查机的有效侦查,中国方面知道了目前贝加尔湖一带的苏军正在那里加强守备,但由于布柳赫尔身死,远东苏军群龙无首的状态依然存在。可中国方面也只能哭看着这个机会丢失。

丢掉本土的英国还在加拿大舔伤口,同时为了保住苏伊士运河,更为了保住印度,英国集结重兵于埃及,希望可以挡住德国北非军团。

到达北非的埃尔温?隆美尔指挥起北非的德意联军来,那也是一连打了好几个胜仗。但北非的德军数量就那么多,意大利军队又是那种打酱油的角/色,弄得隆美尔空有雄心壮志而手上却无强有力的王牌,心里那叫一个郁闷啊!

唯一让隆美尔高兴的事,是从德国本土来了新的增员部队,隆美尔顿时有了底气。

底气十足的隆美尔向着埃及的阿拉曼前去,隆美尔知道阿拉曼不好打,对面的英国守军是英联邦国家军队的精锐所在,这是一场硬仗。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真的打起来了还是出乎隆美尔的预料。双方的人员伤亡没有多少,但弹药消耗实在是太多了点,以往预计能打十天的弹药现在往往在一天内打光。

英军到不担心弹药的补给问题,因为英国守军能够得到更多的弹药补给。

德军就要担心了,德军的弹药必须要从德国本土运来,意军的弹药由于与德军弹药口径不和,德军想用都不可能;而且在地中海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部队不惧死亡,频频袭击己方的海上运输船队,弄得己方的海上运输船队损失巨大。

看到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隆美尔不得不撤兵。

也不得不说隆美尔的撤兵决定十分正确。隆美尔前脚撤兵,后脚英国人的反击就来了。要不是撤得快,隆美尔能不能逃出生天还两说。

这样的结果当然让德国最高统帅部大发雷霆,隆美尔在一天内收到了不下十封批评电报。但北非那个地方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隆美尔也没有因此解职回国。

就这样,激战了一个多月后,北非战线暂时安静了下来,双方又陷入了对峙状态。

而澳大利亚的防务则交给了澳大利亚和美国,英国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这样做。至于印度本身的安全,英国不得不选择在印度大规模征兵,英国希望这些由印度人组成的军队能够为了保卫自己


状态提示:第三一二章 纷乱的战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