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仙侠修真>山沟中的军阀>第三五四章 势如破竹的南下作战(八)

蔡锷可没心情猜测日本南方军接下来的作战部署。

蔡锷让fhz―10(十)战略轰炸机、fzd-13(十三)战斗机去空袭新加坡港是为了给寺内寿一提个醒――就算是下雨天,中国的喷气式飞机也能正常作战,日本南方军就别打算在下雨天搞偷袭了,来一次灭一次,看你还敢不敢来。

现在的蔡锷想的是如何才能早点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完成作战目标。

由于日本南方军的空中力量遭受重创,而且又是下雨天,中国能够出动的喷气式飞机数量又有限,因此参与东南亚作战的中国空军也不得不暂时休息几天。地面部队也因为这连日来的大雨就地休整,同时也防备一下日本陆军可能的偷袭行动。

蔡锷已经下定决心等待天气晴朗就马上开始攻击。

入越军方向,蔡锷并不担心,蔡锷担心的是入缅军方向。

缅甸日军的兵力、兵器、素质,在日本南方军中那都是数一数二的,这次被中国方面打得这么惨,里面有其轻视中国/军队实力的因素,也有入缅军使用新战法的因素。

遭受打击的缅甸日军虽说损失惨重,但还是有实力的。只要站稳脚跟,稳扎稳打,未必不能打一个漂亮仗。

为此,蔡锷将部分原定调往越南的部队给调到了缅甸,让徐荣指挥。蔡锷希望徐荣早点将缅甸日军全部消灭干净,并为此特意让徐荣直接指挥负责为入缅军提供支援的空军。

得到强援的徐荣,接下来也不客气,对着在缅甸东部的日军就是一顿猛揍,固定翼飞机的轰炸和扫射,直升机的悬停打击,炮兵的不间断炮击,狙击手的冷枪……直打得缅甸东部的日军哭爹喊娘。有些忍不住的日军发起了冲锋,结果自然是被打成了马蜂窝。

徐荣可没有心情去理会这些受不了而发动冲锋的日军士兵。徐荣打算趁此机会就地消灭日军缅甸方面军的残存兵力。

在本时空,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八年,日本陆军四单位师团是野战师团,三单位师团是治安师团,一九三八到一九四一年部分三单位师团成为野战师团,而四单位师团也都改编为三单位师团,一九四二年,三单位师团完全实现了野战师团化,但是出现了新的治安师团,二四制治安师团。中国出兵东南亚后,日本马上对陆军进行了再一次改编,改编为甲乙丙丁师团,二四制治安师团成为丙种师团,并且进一步出现了二四制师团的简化版丁种师团。

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两个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八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两万八千二百人。

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两个旅团(每旅团两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七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两万四千四百人。

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三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五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一万五千五百人。

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三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一万一千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日军占领区的游击队。

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两到三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六千到八千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日军缅甸方面军有计有两个甲种师团(第二、第十五)、一个乙种师团(第十八)、七个丙种师团(第三十一、第三十三、第四十九、第五十四、第五十五、第五十六)、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第七十二)、第九飞行师团。

合计十个陆军师团、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一个飞行师团,总兵力大约为二十万人,再加上伪军的数量,军队总数绝对接近四十万。

由于中缅边界地区的是第十五军(下辖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一师团、第三十三师团、第五十三师团),已经被中国入缅军重创;负责缅南地区的是第二十八军(下辖第五十四师团、第五十五师团、第七十二独/立混成旅团),也在回援途中被中国入缅军打残。

日军缅甸方面军还未受任何损失的就只有负责缅西地区的是第三十三军(下辖第十八师团、第五十六师团)和直属的第二师团、第四十九师团了。

至于第九飞行师团,早就只剩下空架子了。

现在的缅甸日军总数还没有之前的一半,就算是加上伪军,总人数也不会超过三十万。而且他们的士气低迷,南方军总部派出来的援军还有很多没来。

最近的援军是荷属东印度的部队,至于泰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的友军,早就调到越南去了,根本不可能西调到缅甸战场。

而东南亚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也足以让从荷属东印度北上支援的日军吃够苦头,更不要说中国方面还掌握了制空权。

没准儿还没等这些援军到达前线,他们就已经伤亡过半了。

接连下了一周的雨,徐荣终于盼来了天晴。可再看看道路交通条件,徐荣也只好再等等。

此时的徐荣很愤怒――我/操/你/祖/宗/十/八/代,东南亚的当地的殖民地政/府怎么不将东南亚的道路修好点,弄得连下一周的雨后,道路根本就不适合人走,坦克、


状态提示:第三五四章 势如破竹的南下作战(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