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百人会之关东局>第731章 衡阳作战,队友如猪

7月15日,第20集团军增援腾冲。

远征军自从五月初就开始进攻腾冲,因有城墙,工事完备而未果。

游击队再次大显神威,不知道通过什么方法进了腾冲县城,和日军巷战。游击队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占领了一些院落,在院落里面阻击街道上的日军。游击队一部打开城门,接应远征军入城。

7月20日,腾冲光复。腾冲这个县城,以前被游击队光复过,又被远征军丢失。这一次再度光复。

7月30日,远征军各部在炮兵、空军协同配合下向龙陵守敌发起总攻。8月5日,大军收复龙陵全县,只有少数日军死守县城,意图掩护大股日军沿滇缅公路向芒市溃逃。

8月4日,郑洞国在缅甸境内收复密支那。

8月5日,林师长秘密出现在果敢境内,以当地部队的名义,向缅甸中部北部日军发出最后通牒。同日,五万游击队在缅甸中部和北部发起总攻。

此时,密支那战役刚刚结束。驻印远征军1944年4月29日开始奇袭密支那,没有占领密支那,反而开始了消耗战。最终占绝对优势的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 人退出。

后来,滇西和缅北的局势发展,完全不出预料。因为游击队的加入,滇湎的战局发展顺利。

游击队战法灵活,又有百姓支持,武器又好,凡是****战斗不利的地方都有游击队前来帮助,没有远征军的地方,游击队则占领农村。

8月15日,从云南来的三万游击队出现在缅甸北部,对几个城市开始围困。

消息传来,龙陵县的日军守军知道逃跑缅甸无望,决心战死。

游击队这一次派出了十几个日本人,对龙陵县城喊话,瓦解其斗志,又拿来李香兰的唱片,向日军日夜播放。这是李香兰加入伊春以后灌制的日语歌曲,说的是灯红酒绿,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

接着,他们又派出了一些日本人,朗诵日文文章,都是对战争反思的文章。很快,游击队用几百个风筝,把几万份传单撒进了县城。

因为有了松山战役的良好合作,宋希濂放任游击队发挥。果然,心理战打了十天,日军战意大大降低。

自从7月中旬,远征军改变战法,开始坑道作业,此时已经挖到了日军阵地下,挖到了县城里。

8月25日,总攻开始,5日后,龙陵光复。

这些都是后话。

1944年8月7日。衡阳。

一队穿着蓝布衣服的人走在山岭上,如果不是扛着枪,拉着驮马,看到的都会以为是普通的百姓。

在山顶上有个简易的棚子,几个人在里面铺了一张地图,正在比划着,一个人则站在外面,用望远镜看着山上山下的队伍。此人相貌堂堂,军人作派,却穿着商人的衣帽,很不协调。

此人正是董振堂,棚子里看地图的是他的政委陈海松。二人都是西路军的军长级别的领袖,因为小路的干预,没有死掉。抗日战争开始,他们没有加入八路军,而是率领数千人,潜入湖北湖南山区,秘密组建游击队。

当初,他们秘密行事,游击队以民团的名义发展。抗战爆发后,队伍依旧低调发展,没有加入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只不加入新四军的江南部队。这些年,趁着日军入侵长江流域的机会,积极抗日,发展成为五六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他们的部队多半是地方部队,分布地域很广,以游击队和民团的名义发展,而跟着他们的主力部队只有不到五千。

一年前,他们在湘南和广西的人接上了头,对方给他们运来了一些先进的武器,整个部队战斗力骤然加强,虽然没有发动任何大规模战役,小战役一个接着一个。部队迅速扩编,如今已经十万人了,几十个部队分布在广大的地区。

他们是在年初接到延安的命令,在日本实行一号作战计划的时候,给日本人的后勤补给以打击。

春天的战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北省突然山河变色,接着热河,绥远,甚至山西也取得了胜利。此时,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已经开始了。日本一号作战停不得,进行有困难,和历史上大不相同。

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是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计划,也就是打通从天津到广州甚至越南的交通线。日本人的目的很清楚,因为军力不足,所有占领区都要驻军,只有打通交通动脉,才可能加快军队的运动,可以从中国大陆上抽调更多的军队,甚至加速占领大西南。

在开始实施作战计划之前,日本上下对于这个计划争议很大,因为满洲甚至苏联远东都失去了,打通交通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意义重大了。但是,陆军坚持作战,认为,只有把交通线打通,才可能集中军力,收复华北,收复满洲。

一号作战在河南,湖南实行的很顺利。

今天,除了疯狂的日本人,几乎所有人都看出来,日本人的灭亡是早晚的事,是个定局,谁都不肯和日本人拼命,消耗自己的部队。这样,当然就便宜了日本人,豫中会战,到6月初,日军占领洛阳。

此时,山东的八路军开始进攻,日军对八路军这种在后背上插刀子的做法很愤怒,却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停止进攻。河南日军和山东八路进入对峙态势。

日军继续在湖南发起进攻,这一次,湖南省主席薛岳被日军追着打


状态提示:第731章 衡阳作战,队友如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