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900>第四百一十九节 杨子汽车(第四更)

感谢一下孤单の伱、和狂暴之歌兄弟的打赏,以及q79兄弟的月票。第四更了啊。在差票1票不到,月票还差3张,下一更。

————————————

劳林和克莱门特是捷克斯洛伐克人,也就是广义上的波西米亚人,充满了一种特别的文化气息。

劳林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机械师,喜欢骑自行车是他早期开始摩托车的推动力,之后发展到汽车就顺理成章了,克莱门特是一个商人,但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是一个成功的书商,也是很有文化的人。

这两个人看起来就比较文艺,穿着上显得有种小资,都是一身条纹状的西装,不是那么正式。

跟杨潮见面的时候,还显得有些拘谨,杨潮在中国的威望无两,但是在西方却充满了传奇色彩,早就被认定祖上有海盗传统,富可敌国,建功立业,充满了一股中世纪骑士传奇,因此这两人见到杨潮,跟见到传说一样。

已经延展到了胶州湾中部区域的青岛郊区,一座崭新的汽车工厂中,一辆刚刚下线的汽车摆在广场上,这是一辆漆着红漆,显然有人指dian鬼他们,红色在中国象征吉祥。

这是一辆十分精悍的小汽车,只有两个座椅,椅背倾斜高高向上,有dian小马车的感觉,设计上就是按照欧洲的方便马车来的。

在劳林和克莱门特面前,杨潮满意的围着汽车转了三圈,好像在看一件宝贝一般。

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尽管有外国股份,但是是杨潮控股,最关键的是在中国设厂。在中国设计,培养大量中国的技术人员。

“怎么样,能跑多快?”

杨潮询问道。

这问题自然得劳林来回答:“我们这款汽车是双缸,1马力,能跑3公里时速。”

杨潮对数据不太感冒:“跟福特汽车比呢?”

福特只生产一款汽车,这是美国工程师文化。把一种东西做到极致,后世的苹果也是这个德性,福特◇,.︾.︽o< s="an:2p ">s_;汽车现在就是型车。

劳林回答道:“我们跟福特汽车不是一个类型,他们是四缸的,有2马力,速度比我们这款汽车要高一些。”

商人克莱门特脸色微变,因为他看到杨潮稍微皱眉的样子,生怕杨潮不满意。

杨潮叹口气道:“怎么能比不上美国人的汽车呢。”

劳林却道:“杨先生,我们研究发现。中国的汽车消费者主要是城市中的富裕阶层,我们这款车的目标客户是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如果是城市中开的话,其实用不着多么快。”

杨潮道:“嗯,有些道理。还有价格呢?”

劳林道:“我们目前定价是5两银子,如果量能达到十万辆以上,应该能降低到3两,跟福特汽车价格差不多。”

杨潮皱眉:“性能上比不上福特。价格上却高那么多,这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生产汽车。是要有一种使命感的,那就是让更多的人用得起汽车,而不能单单看成一个赚钱的生意,要让中国一代人习惯使用我们的汽车,那么我们才能赢得未来啊。”

劳林连忙解释:“杨先生,其实不能这么说。我们的型车不是性能比不上福特,我们跟福特的汽车不是同一个类型。”

劳林试图解释汽车型号之间的差别,但这注定是徒劳的,看到杨潮板起脸来,克莱门特连忙上来解释。

“是这样的杨先生。我们这款车呢,是以坚固和耐用著称的,我们要为中国消费者生产最可靠的汽车。当然我们也要跟美国人竞争的,拥有中国庞大的市场,我们有绝对的信心能够竞争的过美国人。我们会设计更大型的汽车,那种美国人喜欢的大型号汽车。”

克莱门特作为商人显然更会说话。

杨潮diandian头:“没错,不要一棵树上吊死,这里是中国,有五万万多人,比欧美人加起来都要多,这个市场是无限的,目前我国保护汽车工业,你们摊上了一个好时代,尽情展现你们的能力,创造一个奇迹吧。即便研发十款汽车,这个市场也能消费的了。”

接着杨潮要求他们带着去了一趟生产车间,流水线生产车间,从美国学习来的生产方法,还得感谢福特,福特研发了流水线之后,并没有向世界隐瞒,福特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大方的允许同行来参观,于是让这种生产技术飞速的推广了。

中国早在战前就引入了流水线生产工艺,战后经济危机,杨潮又让李富安组织技术人员,在中国的生产企业中全面推广流水线生产工艺,因此早就驾轻就熟了,劳林的汽车工厂,自然是要运用这种技术的。

“目前我们设定的是每年生产3万辆汽车。如果市场情况良好,我们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希望能够每年生产十万辆汽车!”

杨潮看到他们的场房,只有一条生产线,颇为不满意。

“你们太悲观了,知道吗,我们国家进口的豪华车都上万辆,去年进口汽车花费了上千万,你们的汽车定价5美元,一千万确实只能两万辆,但是不要忽视中产阶级被压抑的需求,一旦他们得到廉价的汽车,别说十万辆了,一百万都不算多。我建议你们,几年就将产量提高到十万辆,否则可就错过机会了。”

杨潮叹道,这两人还是太悲观了,没办法,欧洲小国出来的,哪里见识过中国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市场啊,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比不上美国,但是三分之一还是有的,数万座工厂中的高级技术人员


状态提示:第四百一十九节 杨子汽车(第四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