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大唐霸图>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地为王

吐蕃被灭,这则新闻在民间争相传颂了很长时间,从天宝八载腊月到天宝九载三月,这股热潮才开始出现消弱的迹象,陇右军,在天下人的眼中,俨然已经达到了雄冠天下的地步,西域平定,吐蕃被灭,北方突厥余部被慑服,极南之地,南诏对大唐死心塌地,一战之力,四夷皆服。

李跃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西凉王的封号,食封三千户,赐予他免死铁券,李跃统辖陇右、安仁军、西藏三地,威名之盛,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只不过在此之前,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也被赐予免死铁券,更在李跃之前。

尽管李跃少年得志,但是他低调的作风,设身处地为当地百姓着想的作风还是为他带来了好处,很多中原名士慕名而来,陇右聚集了很大一部分有名望的大儒讲经传道。

陇右之风盛行,天下人仰慕。

帝都,长安。

李隆基登上勤政楼本楼,悠然惬意,李跃竟然不负重托雷厉风行地消灭吐蕃,这实在大出李隆基的意料,简直是惊喜中的惊喜,吐蕃强敌已除,李隆基感觉到压在自己心头上的一块大石落地,只不过李跃的锋芒太盛了。。。。

在御座的东边,有一座金鸡大障,前面放置着一个床榻,这个床榻是宣诏安禄山所专用的,上面悬挂着帷幕,以示尊崇。

此刻,太子李亨就站在御座旁边,帷幕之下坐人,这是帝王之制,李亨实在看不惯,谏诤道:“自古帷下坐,非人臣所得,陛下宠禄山过甚,必骄。”

李隆基不以为然地搪塞道:“此胡有异相,我欲厌之!”

当年张九龄一言断定安禄山有反相,一心想要除掉他,结果安禄山因祸得福,得到李隆基的信任,李隆基这样一说,李亨无话可说,李亨不敢再说,然而心里对安禄山深恶痛绝,一年前安禄山在群臣面前无视自己皇太子的身份,让自己在群臣面前丢尽了脸,李亨对势力越来越大,并且父皇对此胡已经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亨更加讨厌此人。

自古幽燕无双地,天下范阳第一州。

范阳城,熙熙攘攘。

节度使府,人才济济。

此刻,内堂中,聚集了三个人,其一肥胖不堪,全身都是肥肉,目光炯炯有神,此人正是东平郡王,平路范阳两镇节度使安禄山,他的身边坐着两个文士,高尚与严庄,这两人是安禄山最主要的两个心腹,前者掌书记,后者孔百官,此刻,安禄山召来他们,正在秘密商议大事。

安禄山很担忧,尽管皇帝对他的恩宠已经超过了任何人,但是安禄山仍然忧心忡忡,他担心太子对自己的态度,因为他清除自己已经彻底得罪了太子,百年之后,皇帝死了,自己的处境该怎么办。如何解除这个担忧,只有两种途径,一个是让李亨从太子位上消失,然要实现这一点,是难乎其难的,李林甫花了极大的气力,还是没能撼动,看来皇帝已经坚定了让李亨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一个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积极广大武装,增强实力,将防区改造成表面听命于朝廷,实际上却是半独立的王国,以便在不得已的时候,退能与中央分庭抗争,进能入主中原,这是三年前自己的心腹谋士严庄给他的提议。

浅一点几乎不可能,后一点很是现实,而在安禄山的内心深处,对于皇帝的权力与一切,他都是十分羡慕,尤其是杨玉环四姐妹,只要一想到四个如花似玉美貌如仙的美人,安禄山的心里就痒痒。

既然做了抉择,自然就需要看清形势,唐廷眼下李隆基基本不再管事,在李林甫的高压之下,加上一班子敛财之臣,腐败大面积滋生,政治空气极端凝固,人心思危,缺乏为国尽忠且能力往狂澜者,安禄山不禁想到了陇右的那只狼,一想到此人,安禄山就不得不摇摇头,果断放弃了扳倒西凉王的想法,就连李林甫都奈何不得,找此人的麻烦实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至于另外七大节度使他都不放在眼里,除了李跃是正统汉人出身,其他节度使也都是胡人。政治黑暗,而军事也陷入重重危机,府兵瓦解,募兵弊端丛生,军备松懈,中央禁军战斗力低下,完全失去了控制全国的能力。

这就是中央政府的现状,安禄山也不止与两位谋士讨论过陇右节度使李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此人不好惹,并不似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忠直报国,极力发展军备,发展农生经济,扩充实力,而且李跃此人向来低调,但是那一次李林甫大下杀手,却放过了李适之等四人,若说这其中不是李跃的缘由,傻子才会信,最后安禄山得出的结论,对李跃这头狼敬而远之!

“雄武城的储备完成了么?”安禄山眯着眼睛似睡非睡的问道。

严庄答道:“兵甲、粮草、战马、牛羊,这些物资储备足够我军使用两年,而且最近新一批的商队已经回来了,仔细算来,军费补充已经接近百万珍奇货物。”

“好,曳落河的精锐部队要严加训练,思想工作你们应该懂得,还有我的贴身卫队,若是做不到以一当百,就不要带到我面前,我可是听说,青龙少帅的六千白虎营,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勇士,若是能将这支部队收到我麾下就好了。”安禄山自顾自的摇摇头,感到十分惋惜。

高尚适时地说道:“刘骆谷从长安传来情报,杨国忠已经开始对李林甫动手。还有一则天助王爷的好消息,中央武库遭到大火吞噬,损失了三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封地为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