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召唤之三国霸业>第1337章 治国之术

张鲁自祖父张道陵创立正一教,已历三代,门下弟子众多,为大唐第一大教,作为第一大教的掌门人,张鲁的傲气那是与生俱来,虽然败离汉中,当今皇帝不也给了自己一方领地,让正一教得以发扬光大吗?

当下张鲁也不看释源一眼,打马进了邯郸城,寻找旅馆歇息。

………………

释源一行人寻找了好久,才找到一家愿意招待和尚的旅馆住下,安排好房舍,便让店家做些素饭来吃。

这家旅馆的老板极会做生意,一楼大厅里排满了桌椅,用来吃饭,二楼才是客房。

释源等人在一楼大厅坐等饭食,只见偌大的厅中,只有一个人坐在角落里,独自饮酒。

那人身材颀长,看不到面貌,只是以释源多年的阅人之术看去,只觉得那人背影寂寥,似有满腹辛酸往事。

释源什么人没见过,当下单掌立在胸前,口中喃喃念经不止。

不料那人喝了一杯酒,偶然回头,看到大厅里多了十三个和尚,略一思索,起身来到释源等人面前,躬身说道:“想必各位皆是来自白马寺的高僧大德?”

释源道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说道:“不错,请教阁下是?”

那人说道:“在下京兆尹人氏王孚,先学儒术,后研道德经,五年而成,如今正在研读释教经典四十二章经。”

释源打了个愣怔,自己虽然是个和尚,但是对于道家经典道德经也不是没有接触过,这个人竟然说五年就有大成,这牛皮吹得有点大了吧?但是人家又说在研读四十二章经,当下问道:“不知阁下有何明悟?”

王孚说道:“四十二章经不过佛经摘要而已,以点窥貌,佛经当浩浩然,穷人一生不能遍阅也。某观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者,辞最简训,二者,义最精富,三者,胪者古真,四者,传最平易。不知当否?”

释源大惊说道:“阁下必非常人啊。四十二章经乃是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所著,其意便在于择取佛家精要,汇而成文,以教化世人。阁下不知研读多少时日?便有这等领悟。”

王孚说道:“某研读已有两年了。”

释源说道:“阁下悟力惊人,佛家有言:得道不分先后,在于顿悟也。假以时日,阁下必然会成为一代大德。”

王孚摇摇头,说道:“在下看来,儒释道三教,皆有不足之处。

释源说道:“愿闻其详。”

王孚也不客气,侃侃而谈道:“先说释教,要求僧人戒律精严,勇猛精进,在我看来,生存乃是一切根本,佛家弟子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全靠信徒布施存活,如此怎能普度众生?道家讲求清静无为,一味的讲究独善其身,求得神仙大道,试问芸芸众生,可曾见过神仙?”

释源说道:“我佛家弟子发大愿力,求得正果,斩妖除魔,普度世人。那么寻常百姓一点供奉,也是应该的。”

王孚笑道:“佛祖于菩提树下得悟正道,创立佛学,舍弃一切繁华,清贫乐道。试问世人皆如释教弟子一般,不婚不育,长此以往,佛教何来昌盛一说?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惑人耳目也。任何修行,皆离不开生存本源,是故,若要修行,先饱肚腹。”

释源说道:“听阁下未提儒教一言,不知儒教有何缺陷?”

王孚说道:“儒家以经典为传,刻板教条,禁锢人欲,取中庸之道,混肴是非观念,磨灭人的真性情也。”

释源张口结舌,这人说话也太没有顾忌了吧,要知道释源出家之前也是学习儒家经典的,当下心思电转说道:“听阁下的意思,儒释道三教皆有偏颇?”

王孚点头说道:“不错,某曾发大宏愿,有生之年,致力于三教合一,取长补短,以期望真正教化世人。”

释源肃然起敬,问道:“敢问先生名号?”

王孚说道:“王某草字允卿,号重阳子。”

释源惊呼道:“阁下莫非就是关中最近兴起的全真教教主重阳真人?”

王孚说道:“然也。”

释源说道:“久闻先生博闻广洽,文武双全。今日相遇,幸何如之。”

王孚说道:“心死之人,寄情山林,历览前贤著述,偶有所得,让大和尚见笑了。”

释源说道:“先生高才,字字珠玑,听来令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

王孚咧嘴一笑,说道:“有幸与诸位高僧相识,斗胆请诸位共饮一杯如何?”

释源摇头道:“先生说笑了,释家戒律森严,不能饮酒的。”

王孚笑道:“修佛在于修心,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大师何必着相?”

释源微微一笑,并不作答,王孚讨了个没趣,只好回到自己的位置,闷饮起来。

………………

李翊两年之后回到京城,各地大员纷纷前来朝拜。

如今的大唐中央和地方大员,要么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才,要么就是历朝历代的召唤人物,但无一不是华夏几千年历史上的精英。

李翊看着眼前的这些精英,开口说道:“如今大唐所开拓疆土,辽阔无边,国内百姓,久受儒学熏陶,忠君爱国,无复赘言;三韩、扶余、鲜卑、倭岛等地,收复已久,广设学校,人心已得凝聚;林邑、扶南、掸国、天竺、贵霜、波斯、吕宋,乃至康居、大宛,人员驳杂,信仰不一。诸位是我大唐重臣,如何凝聚人心,为我所用,乃是当务之急。”


状态提示:第1337章 治国之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