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南下寿春,让曹丕、夏侯渊集结军队,准备渡河北上支援。”
“快去把张纮请来,快啊……”曹操指着程昱叫道,“答应孙权的条件,请他即刻率军北上,即刻……”
………………
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o2年)四月初一,昌邑。
夏侯敦和戏志才激烈争执,李典站在一边,望着怒气冲天的戏志才,不禁想到了几个月前的那场争吵。
曹操出兵攻打中原引了很大争议,而争议的重点就是攻击策略。
曹操有自己的全盘考虑,他并没有攻占中原的信心,所以他把兵力一分为四,一部由曹仁统率在东海郯城牵制北疆的青州军,一部由夏侯敦统率北上攻打昌邑,一部由曹洪统率西进攻打睢阳,还有一部由满宠统率攻打汝南,和淮河南岸的周瑜、曹丕形成夹击之势。
曹操这种部署很明显,他无意攻打中原,仅仅是想牵制中原一带的北疆军,帮助刘表守住南阳。
程昱、戏志才对曹操的部署提出了质疑。徐州兵力如果合成一股,北上攻打中原必有所获,而且也能迅帮助刘表在南阳战场上取得优势。北疆军一旦在中原告急,李翊就要撤出南阳战场,调兵戍守中原。如此一来荆州军就能北上攻打颖川,威胁洛阳,这反过来又能帮助徐州军继续征战中原。如果蓟城局势失控,河北大乱,中原随即唾手可得。
按照曹操这种攻击策略,化整为零,多路出击,不但无法威胁中原,也无法帮助南阳战场。尤其可怕的是,北疆军一旦取得了南阳战场的胜利,增兵中原,则徐州几路攻击大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曹操拒绝接受劝谏,他先考虑的是保存实力,其次考虑的是防备孙权和周瑜的背后偷袭,其三他不相信刘表。刘表和袁绍可以说是一种人,才大志疏,成不了大事。
曹操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和徐州这块弹丸之地,迟早都要被李翊和孙权吃得干干净净。在目前形势下要想生存,必须先取得南北对峙的有利态势,然后乘着刘表和李翊僵持不下之际过江打孙权,占据吴越之地,凭长江之险和李翊、刘表形成鼎立之势。这几年他养精蓄锐,不是为了打中原,而是为了打江东。
打中原要和强悍的北疆军对抗,自己没有胜算。而且中原又是四战之地,即使打下来了也未必能守住。打江东就不一样了,孙权在江东的根基尚不稳固,和周瑜也是分庭抗礼,明争暗斗,击败孙权的机会非常大。
曹操不愿把实力损失在中原战场上,他要等到南北对峙的态势稳定后,以荆州刘表和益州刘备牵制李翊,然后挑起孙权和周瑜的矛盾,挑起周瑜和刘表的矛盾,把江东引入战乱。然后自己找个机会堂而皇之地渡江,顺势杀了孙权,占据吴越之地。
曹操这个想法只有他儿子和几个兄弟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他打了十几年的仗了,如今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他不得不放弃称霸中原,重振社稷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转而寻求生存之路。
只有生存得到了保障,自己才能想想诸如霸业之类的其它事,否则一切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