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我的史前部落>182.给我再来一碗

新人们去新房去了,喜庆还在继续,要不其他族人干什么,不能都趴着新人的们看吧,那也太不合适了。当然这是关琳自己想的,其他族人可不一定这么想的。

大鼓继续敲起来,各种好吃的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香气在部落里弥漫开来,关琳也让族人把自己酿的酒抱了出来,交给了莉亚,特别嘱咐想喝的每人最多一碗,不喝的就算,喝多了就会出事,何况是一群从来没喝过的人。

酒是我们大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很多文人骚客都是离不开酒的。在婚礼上更是少不了酒,也就是我们经常参加的喜酒。“喜酒”已经成了是结婚的代名词,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酒是人情感的寄托,喜酒更是助兴的精神食粮,让新婚的人们更加幸福。

历经了历史长河,酒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饮品,而是衍生出很多文化,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酒,每一种酒可都是文化的体现。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坯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礼记?昏义》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糖是没有的,要扔只能扔烤肉,不过估计扔了也没有人敢接,那么烫谁敢接,好在还有酒。现在已经有些人手上端着酒了,莉亚分别给关琳、鹰以及巫师岢都倒上一碗。

关琳接了过来,先是闻了闻,一股熟悉的味道窜入鼻中。酒晶莹剔透,还泛着一点微红,看上去有点像红酒。关琳先是小小的泯了一口。本来以为很淡的,结果入口后感觉问道还蛮重的,到底是野果子酿出来的,够味,关琳又泯了一口!

知道的直接拿过来喝,不知道的可就可就为难的,心想这是什么啊,看上去跟水似的,还有股怪味。鹰还好点,看着关琳接过来就喝,鹰也喝了几口,只不过每口喝的比较大,没几口就把一碗酒喝下去了。喝完还在想,这什么东西啊,闻着不好闻,喝着倒还蛮舒服的!

喝完一碗的鹰砸吧着嘴,慢慢回味着味道。砸吧着几下嘴后,鹰开始拿眼睛朝莉亚看,并且把手上的碗递过去,意思很明显,再来一碗!

看着鹰看过来的眼神,莉亚就是再傻也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想再来一碗嘛。要是其他东西莉亚肯定马上就去办了,但这种东西莉亚也没办法,因为是神女琳给的,而且特别交代每个人最多一碗。一边是首领鹰,一边是神女琳,莉亚一下没了主意,只得拿眼睛看关琳。

关琳看看莉亚,再看看鹰,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既然首领鹰觉得好喝,那就再给他倒一碗吧,不过喝完这碗可不能再倒了。”关琳这边刚说完,莉亚就拿着鹰的碗走了,速度之快让人惊叹,就好像要去干什么事情


状态提示:182.给我再来一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