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与南宋同行>第四百章 未来的大汗,你永远正确

大头目忽必烈与他的贵族们商量出若干的应对之策后,整个大元上上下下也开始动员起来。

上百骑快马从大都城飞奔到全国各地。

大元刚建立时,当然由大头目统驭全国的军事大权,下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为最高统军机构,其要职多由鞑靼、色目贵族担任,但是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则完全由鞑靼贵族的圈子里内定。

所谓的色目贵族只要遵守号令就可以了。

比如这次大头目召开的贵族内部会议。

至于平常的征讨、戍守、简阅、差遣、举功等均由其秉承大头目的旨意统一管理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的情形不太一样了,他们不得不同时分设行枢密院,就地节制军事。

这样的行枢密院常冠以地域的名称,多为临时设置。

中书省设兵部,管理屯田牧养等事,有时并管领驿站。

各地军政则由行省丞相负责,通常也由蒙古、色目人担任。

前文有过一点介绍,鞑靼强盗集团的军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鞑靼军,由鞑靼人包括部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鞑靼诸部抽取精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人等加入;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大宋降军。

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为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牌子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

非鞑靼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鞑靼或色目贵族担任。

军队依承担任务的不同,区分为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

宿卫又分为大头目直辖的“怯薛”军和由枢密院统领的侍卫亲军,平时主要护卫宫廷,守卫京畿,战时也出京征伐;镇戍诸军,屯戍於全国冲要地区。

现在的局面,北方是鞑靼军、探马赤军的重点戍防地区;黄河以北主要由北方汉民组成的汉军、以及当年进攻大宋时所收的汉民俘虏组成新附军屯戍,并配置部分探马赤军负责监督和指挥。

边境地区由分封或出镇其地的鞑靼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配合镇守。

各级军官一般实行世袭制,但朝廷能调动和另行任命。

现在,大头目忽必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放弃北方的防卫,鞑靼军、探马赤军全力向涿州南下。

要把涿州地区打造成一个钢铁般的防线,让流求海盗在那里撞得头破血流,从而一举歼灭他们!

黄河以北的汉军、新附军,以及配置的部分探马赤军,迅速北撤,向涿州地区靠近,同时据要冲之地开始不断地阻击。

剩下的探马赤军组编成千骑制的游骑兵,要时刻准备切断对方的辎重供应。

边境上的鞑靼宗王所部和土著部族军队则全力向中原地区挺进,还要什么边境了,最后一击!

这其实是一种诱敌深入的办法:放弃一部分平原,让对方深入,待对方远离山东之地后,骑兵开始骚扰,步兵开始阻击。

等到敌人疲惫不堪之时,鞑靼军、探马赤军开始大反攻!

这其实是鞑靼人使用起来非常成熟的战斗。

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后,立即开始对大宋北方的各王朝进行大规模的攻击。

他们一开始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和过去的游牧民族军队一样,没有步兵攻坚力量的协同。

在中原各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他们在野战中所向无敌。

但是鞑靼人从来都是擅于剽窃的,他们从辽、金、西夏的军队上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改变了继往单纯依赖骑兵的战术,并且学会了运用大宋新发明的火药和从回回那里学到的抛石武器。

在战术的运用上,鞑靼人特别强调的就是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

他们远距离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

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形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

他们同时还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东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这种战术在他们两次西征欧洲时使用的得心应手,尤其在第二次西征时,他们仅仅花费2个月的时间里,12万鞑靼军队战胜并消灭了总数达60万的欧洲联合军队。

事实上,鞑靼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他们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

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鞑靼战马高大。

但鞑靼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

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鞑靼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鞑靼人从来都重视谍报工作,他们派到山东地区的细作报告说流求海盗正规部队不过三万人,但是持


状态提示:第四百章 未来的大汗,你永远正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