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青春校园>羊皮纸档案:双鱼玉佩>第七十六章 连弩机关

胡科身子僵硬地站起来,见到那支箭跟见到鬼了一样,连碰都不敢碰到。他把手心的汗朝裤子上蹭蹭,往四周一瞧,满地的箭矢,几乎每一支箭头都稳稳地插在地上,可见这些箭头有多锋利。

这是中了埋伏了...

刚才那个玩意儿跑过去的时候踩陷了的地面肯定是机关的触发点,还好当时他们追的不是太近,胡科发现得也及时,这要是发现晚了,一个个都得被射成刺猬。

从这些密密麻麻的箭矢落地的位置来看,走向交叉,机关应该是左右双向的,胡科举着手电筒四处找了找,果然就在正前方的洞壁两边呈不同高度与角度安置着多个弓弩。

弩出现于春秋时期,能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而其的进化型连弩又称“诸葛弩”,相传为诸葛亮所制“元戎”,直到商周时期,人们在弓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弩,秦以后人们开始制造并广泛使用齐发弩,它可以一齐发射数支箭故称为连弩。弩同弓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然而却比弓箭射得远,却杀伤力更强,并且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着弓弩的使用实战,其中一例子便是徐服奉始皇帝之名带数千童男童女去仙山求不老神药之时,因在蓬莱遇到了大鲛鲁鱼,便请嬴政派神箭手与他同往,嬴政言:“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以此可见当时连弩在秦代所受的青睐。弓弩作为武器杀伤力强大,作为机关隐蔽性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由此可见,始皇帝的寝陵也使用了这种机关装置作为防盗系统,以射杀企图进入陵墓搅扰其升天安宁之人。

然而明朝以后,随着火器兵器的发展,人们从火器的使用上发现了其较之弩效益更好,故而弩便不再受重视。虽说战场上作战拼不过火器,然而作为机关,及时是现在也不算落后。

胡科将面前的箭拔了起来,乖乖,在地上儿扎得还挺深...胡科将箭头放在手电筒前照了会儿,即使是千百年过去了,箭头依旧是寒光毕现,十分锋利,可见其制造之精良,取材之绝等。

一想到自己刚才可能要歇菜,胡科看着这支任性的箭就心里头膈应得慌。

他将箭矢朝地上一扔,心说这墓主绝对有身份啊,不管是刚才见到的楼兰人所用的古剑还是眼前这支连弩箭矢,到现在都还这么利,一般的王侯将相还真用不起这种兵器。

“连弩...”临时队长望着洞壁上的空弩用汉语问道:“有机关连弩在,我们怎么过去?”

这个家伙中文说得不如石原太一和石原芳子好,那怪异的口音怎么听怎么别扭。“哟,瞧不出来你还晓得这个啊...”胡科心说这个日本鬼子估计对我国古兵器和机关有些了解,不然也不会黑压压的一眼就瞧出来了。

临时队长对此的解释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嚒...

胡科仔细瞧过洞壁上的所有连弩,箭槽上全都空空如也,他放心地回答道:“你瞧这些弩都成空弩了,我猜是没箭嘞。”

虽然胡科嘴上这么说,心里其实还是有点儿担忧的。这些日本人也不傻,一地密密麻麻的箭,谁敢再贸然过去以身犯险?要是他们走过去再来一轮箭雨,哭都来不及!

说来其实还是要谢谢那玩意儿的,要不是它傻里傻气的跑过去愣头一踩,他们还不知道这里有机关嘞,好在是被它踩上了...等等...那玩意儿搁哪儿呢?

胡科勾着头在朝前方瞅了半天都不见那玩意儿,这货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啊,就刚才那些飞来的利箭,它不被射成仙人球那是不可能的啊!胡科惊奇地问道:“它它...咋不见了嘞?”

“被它逃掉了。”临时队长也是一脸的无奈,他在慌乱中亲眼看见它被射中了一身的箭后消失在了黑暗里。“不用担心,我想他不会活多长时间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和大家汇合。”临时队长郑重其事地对胡科确认道:“你确定那些连弩对我们没有威胁了吗?”经过刚才那一下,现在他们都已经怕了洞壁上悬着的连弩,此时的情势已经不能容许任何人打马虎眼儿了,半点儿疏忽都可能葬身于机关下,必须谨慎再谨慎。

面对他的问题,胡科也无法断定。机关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微笑隐秘,杀伤力也不小,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想彻底摆脱机关的危险,只要断其机就可以放心地大踏步走过去了。

刚才那玩意儿踩到的地方应该就是连弩的触发点,只要把触发点都弄出来毁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胡科思虑再三后决定支身过去瞧瞧看,先不说这些日本鬼子愿意不愿意跟着去冒个险,这就跟拆地雷一样,人多了反而还危险。

胡科把背包放了下来,从一支又一支的箭矢上跨过去,废了半天事儿。他走到地面陷下去的那块地方,用手指在上面敲了敲,空心地面的声响和实心地面的声响果然是不一样的。胡科将上面的沙土拂去,拿着从临时队长那里借来的匕首,用匕首尖从石板边儿插了进去,然后使劲儿把石板撬了起来。

石板下面埋着的是数根相交的轴条,胡科抬头认真观察了所有连


状态提示:第七十六章 连弩机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