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强宋>第四百五十四章 庆父不死(四)
局的转机之所在。

杨凌点了点头,“云州有失,银可术必定惊慌,届时我等便是可以衔尾追杀,大胜一场。”

“不过让岳飞不要先急着出兵,先留着银可术在这里,磨一磨将士们的利爪,说到底还是咱们的底子太薄了,时间太紧迫了啊!”

说到底即便是晋阳军最精锐的一部分——黑云都亲卫。在战斗素质上也只能和女真人打个五五开,若是算上没有整编入厢军禁军的晋阳军,也是有一战之力的,可是现在。双方的实力差距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说到底,根本问题还是底子太薄,整个大宋,在没有杨凌之前,能战的也只有西军那二三十万人马。可是整个大宋,百万禁军不是说说而已,可是战斗力之低实在令人发指!

兵事糜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大宋养士百年,以文御武,已经将汉家儿郎的血性磨灭的差不多了,杨凌说要做的正是要将这样的血性,慢慢的捡起来。

幸好汉家儿郎从来都是知耻而后勇,生命力极其强盛。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这些不堪一击的禁军,已经褪去了死气,开始变得容光焕发,虽然说这样还不够,不过任谁都可以看的出来,他们的潜力绝对不小,只需要时间打熬,一样可以变成一支雄师。

边地的时局便是这般,一时之间总是让人捉摸不定。幸亏有王黼在太原坐镇,与知府张孝纯合作无间,数之不尽的粮草军械被运送出关,到了朔州前线。而这些东西都是大宋承平了百年积累下的国力,到了现在总算是可以派得上用场了。

不得不说的是,在大宋宣和五年的这个时候,由于江南叛乱,方腊造反,再加之两次北伐。大宋官家挥霍无度,钱财已经捉襟见肘,是以在军饷之上,朝廷是再也拿不出多少来支应这些用度,往往都是以粮米代替。

好在边地之人过惯了苦哈哈的日子,钱财拿来有个屁用,说不定到了哪一天就埋骨于此,还不是被收刮了个干净?

朝廷为财计而头疼,可是都门之中,号称八十万禁军的军饷还是要发的,虽然豪门贵戚把持禁军,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可触犯的团体,喝兵血吃空额是不必说的,满朝上下都是心照不宣的,其中还在籍的实额不过十万上下,除了殿前司官家眼皮子底下的那千把人,其他的还不都是被勋贵们养成了家奴,替他们经营财计?兴许是连甲胄都穿不动了,八面逢迎的本事倒是长进了不少。

这块蛋糕实在是太大了,虽说每一个人都是心知肚明,不过还不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敢去触动分毫,这些禁军勋贵几乎就是成为了大宋的一颗毒瘤,直到与大宋同始终,即便是前朝坚定的改革派王安石也只能从开源上头打主意,禁军是动都不敢不敢动的。

禁军战斗力,在汴梁早就是一个笑话,至于禁军军官,都是代代相承,妇人手里长大的大户子弟,骨脆筋弱,马都骑不得。

这等禁军,从何整练?神仙都没法子,而且当日太祖将禁军整练出来,除了自己手里一些百战班底,更是收天下之精锐于汴梁,现在汴梁城中土著禁军是烂泥扶不上墙,天下又哪里有兵可收?除了西军,其他地方,只怕比禁军还不如,西军又怎么可能将自家儿郎交给禁军?一句备边防西夏,就能打完了,再逼迫下去,恐怕就不是如现在这般坐看河东乱事起能了事的了。

在真实历史上,北伐当中汴梁五十多万载籍禁军,最后只勉强抽调出两万,而且半点作用派不上,几次差点兵变,蔡京当日设立的八万拱卫禁军也全部废弛,大宋朝廷才真正认识到禁军到底烂成了什么样子。

蔡京比现在晚一些时候复相之后,再度想拣起拱卫禁军,可那时童贯仍然能掌握住西军,又封郡王,实力已成,就拼命在后掣肘,最后大宋什么事情也没做成。

女真起兵南下,势如破竹的就打到了汴梁城下,第一次汴梁被围,靠着西军入卫,再加上徽宗钦宗两代皇帝的卑辞厚礼缔结耻辱条约使得女真退兵,接着大宋内斗还不肯罢休,因为禁军太烂,入卫西军又太强,外重内轻,防武臣如防敌国的用事文臣们,又强行逼迫西军去援太原。

这件事情做得实在太蠢,合约的确是耻辱的,太原重镇割让给了女真,但是当时大宋衰弱如此,只能忍辱积蓄力量,有点力量再去收复失地,而不是去轻易撩拨已经抢得心满意足的女真贵族——这些蛮族,实在还没有足够意识到他们已经能轻易覆灭大宋,这不是投降派言论,而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

为了将西军调走,甚而是削弱几分让西军看起来不那么可怕——其时西军的战力也不成了,远远不是女真军马的对手,但是比起更烂的汴梁禁军,还是太过于强悍,已经喘不过气来的大宋就此将西军送入了河东的崇山峻岭当中,河北打得稀烂,还提供不了多少军资辎重。

缔结盟约不过半年,虚弱如此的大宋就先悍然悔盟,近十万西军又打不过银术可的不足万人女真骑军,在太原城下全军覆没,种师中战死,女真大军再度南下,还加上了从太原而来的一路,最后攻克汴梁,覆灭大宋。

真实历史上就是大宋上下都知道中央禁军太烂,一定要整练,结果党争内斗之下,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最后还附带断送了西军。

大宋党争到了末世,已经非依附于各党不能立足的地步,朝中谁是谁的人分得很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四章 庆父不死(四)--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