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师唐>第七十七章 赵渔定理

老颜带着部下把周围的村庄,山地查了个遍,最终在一个山凹里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中间还下过一场雨,大部分踪迹都被冲刷掉,但山凹里的树被砍掉了好几棵,看看遗落的枝条,断口很平整,是用钢刀砍的,让人把山凹翻了一边,发现地下埋有很多灰烬,应该是敌人安营做饭时留下来的,看这规模,少说也得有几千人。

老颜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他没回来之前,洛阳城里的守军可不到两千人,若敌人真的那时候发动攻击,估计洛阳城早已经陷落。

让人到四周打探一下,看看有没有多余的信息,结果很让他失望,因为这座山多矿石,土地贫瘠,山上也没啥人家,谁也没看到。

无奈之下只能先回洛阳,厉兵秣马,做好备战。

……

李牧这先生做的愈发自在了,虽然学生们的基础很差,但胜在有一颗求知的心,上节课他让学生们测量铁块的密度,大家都做的很好。

而这一次课堂,他提出

了一个很烧脑的问题。

既然大家测出的铁块密度都比水要大,那如何才能让铁漂浮在水面上呢?

学生们纷纷质疑,先生说过一种东西只有密度比水小才会漂在水上,铁的密度远大于水,如何能漂在水面上!

李牧微微一笑,拿起一个铁盆丢进水里,铁盆泱泱然漂在水面上。

学生们顿时哑口无言。

“同学们,记住,做学问要敢于想象,哪怕是胡思乱想,即便你们想象自己能飞到月亮上,老师也不觉得奇怪,如果没有一点想象力,那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上一节课我的确说过只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上,但密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体积和重量。就像这个铁盆一样,虽然也是铁做的,但因为形状不同,体积不一,导致密度变小,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

课堂上一下子静下来,李牧继续问道,“那么谁能告诉我,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做什么?”

学生们都挠着头,唯有一个年约十五的少年唯唯诺诺地举起了手。

李牧微笑着鼓励道,“不用害怕,说错了也没关系。”

笑容有着巨大的力量,那学生站起来道,“可以用来造铁甲船!”

一言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都被这荒诞的回答震惊了,有嘲笑的,有讥讽的,

也有笑而不语的。

李牧愤怒地拍了一下桌子,厉声道,“以后谁再敢嘲笑同学,就给我滚出去,我的学校里不需要这种自以为是的学生!”

见李牧生气,学堂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似乎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

“这位同学,你继续说,为何你会觉得可以用来做铁甲船呢?”

“因为我父亲就是到河中打鱼,船碰到了礁石,就再也没能回来,我一直都想造一艘铁甲船,哪怕碰上再坚硬的礁石都不会沉没。”

“真是个好孩子,那你觉得这艘铁甲船应该怎么做呢?”

“先用木头做成大船,然后再包上厚厚的铁皮,这样船就不会自沉,还会很结实,但是我家很穷,没有钱让我买铁皮。”

李牧缓了一口气,幸好他的想法只是在木船上包一层铁皮,要是说全部用钢铁,那这孩子未免也太妖孽了。

不过这时候大唐的造船技术的确是世界第一流的,南齐祖冲之发明了浆轮,靠水手踩踏驱动浆轮的千里船,到唐时已经有高五层,总高几十丈的可容几千兵士的大楼船出现,龙骨技术,铁钉的使用,v字型截面,摇橹的使用和舵的使用,每一项都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如果历史能这么发展下来,那是怎么样一个光景?

奈何最终却被西方列强欺负的无地自容。后世李牧很少去博物馆,因为每去一次心理就会刺痛一次,看到一件珍宝下边的备注,真品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真品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这让他承受不了。

“你叫什么?”

那学生弱弱地答道,“我叫赵渔。”

“以后你不用再担心没有铁皮来造船了,你造船的费用全部由我来出,我打算在伊河边上建一座造船厂,你可以先跟着大师傅们学学手艺,不过不能逃课,若是你期末考核没有通过,我就会把你赶回家!”

赵渔似乎没有听到李牧后半句,满怀激动地说道,“真的

吗,我可以到船厂里学习?”

李牧没有理会发疯似的赵渔,敲了敲桌子,示意课堂继续。

接下来的课堂就任由大家发挥想象了,李牧也爱用一些刁钻的题目考一下大家的思维能力。

水的密度大家都知道了,那么人的密度是多少呢?

这种怪题难住了大家,重量好办,拿称一称就知道,但体积可不好测算,难道要像铁块一样,切成一块规则的立体形状来算吗?貌似也不太可行,铁是铁,但人可是有五脏六腑的,取样的地方不一样,密度也肯定不一样。

在大家纠结的时候,赵渔又举起了手,不过这一次没有一点胆怯,端正地坐着,举着右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李牧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笑着道,“赵渔,你说说你的想法?”

“可以用一个大缸放在盆地,在缸里盛满水,然后跳进水里,让水把自己淹没,最后再出来,把缸抬走,测一下盆里水的体积,这水的体积就是人的体积。”

一席话不但震惊了在座的师生,更让李牧呆的说不出一句话。


状态提示:第七十七章 赵渔定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