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坦克启示录>第七百三十九章 S型地雷

“给战友报仇。”这是目睹了这些喷火兵的惨剧之后,全体德军士兵唯一的想法。虽然武器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的情绪的变强,但是怒火高涨的士兵,在使用武器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熟练,对敌人造成的伤害也自然是上升了许多。

不过要是说到怒火,苏军这边也不比德军士兵们少,接二连三的陷阱已经让他们吃足了亏,躺在地上的那些还在散发出烧焦气味的战友们,仍在无声地催促他们继续向前,将这些入侵自己国家的敌人打回他们的西欧老家!虽然在气势上面不分你我,但是双方却分别占有者地势和人数的优势,因此仍旧是打的不可开交。

眼看附近已经什么什么障碍了,苏军战士又展开了新一波的冲锋。然而呢,在他们还没有加速起来的时候,就直接被炸飞到了半空。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德军坦克干的好事,便一边躲避着坦克的火炮,一边继续向前冲刺着。可是,就算如此,也接二连三的有人被炸飞,而此时也才有眼尖的人看到,原来是这片区域已经被德军布满了地雷。

这个地雷阵,也就是德军的第四重陷阱了,相出这个方案的自然还是汉斯了。他认为德军撤退的时候可以经由战壕内部行走,但是在战壕被炸毁之后,苏军却只能走阵地上面,所以在这一片区域布满地雷可以有效地阻拦敌人。虽然存在有坦克将地雷破坏的情况,但是这种近距离的战斗,坦克是不会有充裕的时间将这些地雷尽数破坏的,这些地雷总能对苏军的士兵造成一些打击。

而且,相比起地雷对这些战士ròu_tǐ所带来的伤害,对他们心灵上的打击才是最大的。毕竟就算眼前有枪林弹雨,也都是视线可见的。虽然能不能躲过去是另一回事,但是就算是被击中,也好歹知道是哪个地方打过来的。但是,这些地雷却几乎是完全隐身的,只有当战士们踩到地雷上面的时候才会有感觉,而这个感觉,通常都已经太晚了。

虽然客观上面来讲,地雷对于单个士兵的伤害,确实是要比枪弹要高。但是另士兵们真正畏惧地是这种摸不着的袭击,这也是因为未知是人类恐惧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实,在之前的爆炸之中,这些地雷确实是有极少数被引爆了。但是一方面是距离太远,另一方面是其爆炸的效果和炮弹本身爆炸的效果合并在了一起,这导致这些苏军根本就没能发现这个致命的情况。

不过,当这些苏军战士真正和这些地雷接触的时候,却发现其中的半数根本就不是他们一般认知上面的地雷,而是一种会飞到空中的破片炸弹!

令苏军战士倍感疑惑的这个武器,是一种德军研发的跨时代的武器——跳雷。

ine),编号ingbetty),由德国研发并生产,是一种新式的反步兵地雷。和传统的直接爆炸式地雷不同,其士兵离开地雷触发时,会引爆s型地雷的抛射药包。然后雷体利用抛射药包爆炸时产生的冲力飞到离地0.9米~1.5米的距离上,此时被抛射药包引发的延时药包就会发生爆炸,将整个雷体引爆,对附近的步兵造成大规模的杀伤。

虽然雷体的爆炸也会让近距离的敌人受伤,甚至是直接阵亡,但是这其实只是s型地雷附带的杀伤功能罢了。其真正用来对敌人造成伤害的是包裹在主装药外面的大量钢珠、短铁棍、破碎金属片等易于穿透ròu_tǐ的金属物质。在雷体爆炸之后,这些碎小的金属物质将会向着四面八方进行霰弹式攻击,杀伤范围和杀伤能力都要比一般的地雷高好几个等级。

虽然一般地雷的爆炸来自于脚下,这让人防不胜防,但是这种将雷体抛上半空的跳雷,因为更广泛的对人体各个部位(尤其是上本身)进行打击,所以给士兵带来的伤害一般是很难治愈的。

还有一点更为致命,那就是如果这种s型地雷在和反坦克地雷搭配使用的时候,会形成绝佳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在用装甲部队排除普通地雷的时候,士兵们总是在一旁进行掩护,一方面是防止敌人的偷袭,一方面是帮助坦克来躲避敌人的反坦克地雷。但是如果这种s型地雷上场的话,就算步兵们没有亲自踩到地雷上面,其仍会对于坦克周边的步兵形成毁灭性的打击,而如果排除地雷的车辆只是一般的装甲车,甚至是敞篷构造的话,那么里面的成员也会难逃这种s型地雷的魔爪。

在知道他们还有这种武器的时候,汉斯可是激动坏了。这种杀伤力极强的的地雷,汉斯只在北非战场的最后见过很少的几面,在后来的东欧战场,像他们这种一直专注于推进的坦克部队根本就没有机会用上这种武器。而现在,他终于是可以狠狠的过一个瘾,将这些地雷用到苏联人身上了。

而结果,自然也如汉斯他们所料,苏军对于这种‘诡异的地雷’完全没有办法。虽然所有人都改为小心翼翼的前进,但是只要是有一个人稍微不慎触发了一个s型地雷,那么可就会是周围的一大片人跟着他倒霉。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地雷里面并没有反坦克地雷,这也就让苏军的坦克可以稍微放肆一点的向前推进了。但是,坦克是没法在缺少步兵的掩护下完成强攻的,而这些新式的地雷已经完全把苏军战士们打蒙了,刚才想为队友报仇的高昂士气,一下子就被打散了,而在失去了这股冲劲之后,他们的推进而是步履维艰了……

不过反观正面的战场,他们的遭遇或许还算好的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九章 S型地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