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坦克启示录>第八百章 黄色炸药

在炮兵们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贴近铁丝网的其他士兵自然也没有闲着,他们推倒了几根木桩子,冲进去之后并没有直接向内部深入,而是顺着铁丝网跑,在德军乱作一团的时候,将目标锁定在了两辆被停放在边缘地带的Ⅳ号坦克。

虽然抢夺坦克进行攻击或许是很好地策略,但是不要是一般的士兵了,就算是苏军一些速成班的坦克兵来了,也不一定能将德军的坦克开走,所以这种看似效果很大的方案根本就没有能力却实施。而除此之外的选项,就是使用炸药将这两辆坦克直接摧毁了,毕竟对于没有什么反坦克手段的他们来说,一旦德军开始正式动用坦克的话,他们的夜袭也就持续不下去了。

一边规避着德军的攻击,一边全速奔跑着的突击队员将身上背的炸药塞进了Ⅳ号坦克的底部。两辆Ⅳ号坦克的下面足足塞了一共有两公斤多的黄色炸药,这些量足以在他们脆弱的底部装甲上面直接掏出一个窟窿了。但是突击队员还不满足,他们有拿出了几瓶‘莫洛托夫’鸡尾酒,直接点燃打碎在了Ⅳ号的引擎盖上部,燃烧的黏稠物质会是里面的精细部件全部被破坏,就算地步的黄色炸药没有将坦克完全摧毁,这个补上的‘莫洛托夫’鸡尾酒也能让坦克的动力系统严重损毁,甚至是是引起坦克本身的燃烧导致整个坦克全毁。

拉燃了黄色炸药上面的引线,突击队员立刻逃离了这个区域,然后没有多长时间,两声巨响几乎在同一时间响起,两辆Ⅳ号坦克的底部立刻放出耀眼的火光,整个坦克都像是被抬起了一些之后又重重的掉在了地上。而此时在坦克的尾部,那却还在不停地燃烧之中。

或许是第一次出击的部队被消灭的太快,德国人在完全整理出一只在人数上面能压制过苏军的部队之前都没有发动有效的反击,只是一些零星的被动防御。虽然这样可以减少人数上面的伤亡,但是弊端就是在装备和弹药方面被苏军狠狠的破坏了许多。

虽然德军也看出来这些苏军对于进攻他们营地的内部没什么兴趣,只是单纯的来搞破坏的,但是他们不确定苏联人在这次远超他们预计的夜袭上面是不是还藏有什么杀手锏,为了不再吃亏,他们也只能心痛着看着那些装备被苏军摧毁了。

由于德军的动作太慢,苏军突击部队的破坏还在继续,他们就像是蝗虫一般将一路上的东西破坏殆尽。和那些身上携带弹药居多的负责坚守阵地的士兵不同,他们身上携带着数量不等的黄色炸药,即***(**********)。

黄色炸药是一种在战场上各方都比较钟爱使用的一种炸药,尤其是单兵携带的小当量炸药,其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在威力上面的效果虽然也是其受欢迎的一点,但是其受到光大步兵喜爱原因还是因为其的稳定性。

黄色炸药虽然身为炸药,但是其的稳定性却是极佳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与外界反应的,而且就算是受到挤压或是摩擦,也不会轻易地爆炸。更有甚者,就算是一发子弹从士兵所携带的黄色炸药中间穿刺而过,只要不击中关键部位并很巧的将其引燃的话,也是不会发生的爆炸的。

士兵要启动的时候,只需要拉动引线引燃内部的****,就可以使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发生爆炸。这种稳定性使其在枪林弹雨的情况之中,更容易被接受,否则在你的身边是一个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爆破手的话,谁的心里也不会舒服吧……

当然了,虽然***稳定,但是其毕竟还是炸药,只要是使用一些爆破性质的手段,将其引爆也不是难事,所以炮弹威力较小的安德烈他们在袭击敌军驻地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那些装有炸药的箱子,将其设为重点照顾目标进行打击,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这也是基于安德烈和娜塔莉亚这种老油条丰富的战场经验才能实行的,毕竟大多数人在远处根本就认不出那些弹药箱是负责装炸药的,而哪些只是装备一些普通子弹的。若是将二者搞混的话,袭击起来可就没有那么效率了。

不过眼前的这些突击队员可不管那么多,只要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可能对德军接下来的战斗有利武器装备,他们就无一例外的进行破坏。大号的装备和弹药物资仍旧使用***进行破坏,而小号的装备索性就直接在旁边放几颗手榴弹就足以了。而不得不提的是,这些手榴弹和***里,还有不少是他们今天剿灭的那批德国人的装备,而正是因为有了那些额外的补给,他们也才敢如此‘浪费’使用这些炸药。

而就在突击部队在外围炸的差不多,准备稍稍往里面进行尝试的时候,在营地的另外一端,一颗粉红色的信号弹升了起来。在看到这颗信号弹之后,刚才的那个军官及几个班长立刻招呼自己的手下全速撤回,德国人也刚刚好在这一个时间点上冲了过来,若是他们再慢一点的话,估计怎么也要让德国人留住一个尾巴,正所谓千钧一发。

而发射这枚信号弹的自然就是夏冰那边的小队,他们除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之外,还负责在另一边观察德军的动向。如安东之前所预料的一种可能性一样,德军的反攻部队集结的地点是在夏冰的这一边,他们先是迅速的利用人数优势将夏冰这边小队压制住,然后用最快的时间集结了部队之后,再想安东那边冲去,这样一来在集结时的伤亡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被缩减了,不过弊端就是


状态提示:第八百章 黄色炸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