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坦克启示录>第九百四十四章 逆反战(上)

时间过得很慢,虽然距离那只217小队离开只有十多分钟,但是驻守在缺口处的苏军部队却像是过了一个小时一样长……

在一开始,217小队和他们一起撤退,多少还能得到一些火力支援。并且德军并没有立刻就反应过来苏军的变阵情况。但是在那只豹式小队和苏军的大部队完全交上火之后,这边的德军也反应了过来,开始用最快的时间进行反扑,而此时苏军费力清理出来的一条五十米宽的通道却也成了德军反攻的最佳捷径。

虽然其中还有少量地雷没有被完全排除,但是有坦克来开道,德军几乎是无所畏惧的,利用机动优势快速的就缠住了苏军将要撤退的后排部队。由于相对缺少反坦克装备,这导致在人数上几乎不占劣势的苏军步兵却很难展开有力的反击。而此时他们能想到的有力的反坦克武装,也就只有那只和他们差点产生致命摩擦的217小队了。

可是呢,他们收到的消息却是根本不会有援军,不仅如此,他们竟然还被命令反攻回去!

先从第一条开始说,这虽然让不少人很难接受,但是实际上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和德军的装甲部队数量比起来,他们这次参战的装甲部队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这可以说根本不符合苏军的战斗风格,而产生这种后果的只能是上面的过失,和217小队无关。

另一方面,虽然他们极为需要装甲部队的支援,但是大部队那边却也是一样的情况,217小队只有区区八辆战车,真的很难做到两面兼顾,在这种情况下,舍一取一也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选择方式了,反倒是像安东那种面面俱到的战斗方式才会让人感到意外。

但是呢,真正让这些步兵感到震惊的则是娜塔莉亚的第二条命令——反攻并坚守。

虽然在战局上面看,德军确实还没能成规模的越过那条五十米宽的通道,如果按照娜塔莉亚所说,利用全部的远程火力作为掩护,想要堵住这个缺口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在远程火力支援下所获得的战果却也只是一时的,而那样做之后,苏军就可以说是只能完全没有退路的和德军硬拼了,已经不是单单被德军吃掉后排部队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过于关键了,负责指挥的几个军官违背了约定,绕过了娜塔莉亚开始联系他们的少校。而少校在一开始听到娜塔莉亚的方案的时候也是给出了‘胡闹’一词作为评价,但是在详细了解了战局之后,却不由得沉默了。

这也是因为这个少校还是相对清晰的从娜塔莉亚的战术部署里面获得了一些思路——虽然现在这些苏军可以撤下来,但是如果将德军放过缺口这边来,那么战局就会变成一个失控的状态。虽然在步兵数量上面占有优势的苏军不一定会输,但是势必也会和德军乱战成一片,这也就不可能继续调动这支部队了。

但是如果真的按照娜塔莉亚的方案来走的话,以相对少数的苏军部队拖住德军的大部队,而苏军的大部队则可以在获得了217小队的支援之下,完成更多的战斗任务,在德军还没能彻底调动部队之前,就给予他们致命的一击。

从战果上面来看,明显后一种要好很多;而从可能出现的伤亡上面来看,或许第二种要大一些,不过要是时间拖的长了,第一种或许才是真正要命的方案。这是一个只要抛弃了先入为主的主观思想就能发现的要点,不过除了身为这支部队总指挥少校之外,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动用所有武器,不惜一切代价,死守!”

这是少校留给他手下的这些军官的最后一句话。说实在的,这些人本来都指望从他们的少校身上得到和娜塔莉亚完全不一样的答复,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完全一样的,这让甚至让他们开始怀疑稍小的脑子是不是也坏掉了。

但是想法归想法,军人还是要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既然两个长官都已经下达了同一道命令,那么他们就没有再迟疑的道理了。抱着和德军一绝死战的念头,这些军官快速跑离了这部电台,回归到了他们自己的部队,上了第一线,和他们手下的战士共同拼搏到最后一刻!

虽然之前有过在追击的时候被苏军坦克阴了一手的先例,但是这次战斗直到先头部队的坦克越过那个通道也没有遭受到过于猛烈的打击这一点上就能看的出来,此处的苏军已经是不堪大用,完全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而就在大多数德军抱着这个念头,准备开始肆无忌惮的发动追击的时候,从天而降的猛烈炮火打击却向他们在诉说他们的观念是大错特错的这一事实。

“轰!”数不过来的122毫米榴弹炮接连不断的掉落在密集的德军阵中,在对步兵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同时,部分坦克则遭了秧。Ⅳ号坦克和Ⅲ号突击炮的装甲虽然能大体防住这种火炮的打击,但是就算是防御住了也只是勉勉强强罢了,不管是车体本身还是车内的成员,都禁不住这种过于猛烈的火力打击。而在迫不得已之下,德军的先头部队也只好暂时向后撤退了。

虽然德军早知道苏军有远程火力,但是由于在第一次教室之中的闪电战里面,苏军并没有能用得上这种武器,而在排雷的作战之中,苏军又刻意的隐藏了这种武器的数量。故此,德军才会在第一时间吃了这么大的亏。

不过真正让德军没想到的,则是苏军竟然没有借着这绝佳的撤退时机逃跑,而


状态提示:第九百四十四章 逆反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