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三百四十七回 阴差阳错(三)

千万不要小看了田畴在右北平一带的威望。.更新最快

早年间,也就是还早在官渡之战之前的时候,田畴在北方边境地区就已经是声名鹊起,袁绍父子都曾经数次的想将田畴给召为麾下。而如果是按照原有的历史进程,田畴在给老曹带完了路之后是将宗族迁离了北方边境,搬到了邺城那边去定居。

在这个问题上可千万别以为田畴是带着宗族离开了北方的苦寒之地,跑去了经济发达的地方过好日子。事实上到很有可能是因为田畴知道老曹的厉害与疑心重,所以不敢以一个地方豪族的身份再呆在北方边境,免得到时候给自家宗族惹来些不必要的麻烦。

要知道当时的田畴可是在北方边境地区聚起了一个足几千家的庞大的地方性势力集团,而以老曹的处事方针,会允许这样的地方性势力集团的存在?更何况那可是在北方的边境地区。这样的势力集团,其首脑在当地又颇有威望,一但去生点什么事的话,你知道会有多大的危害?

所以说原有的历史上田畴率领宗族离开乡土多多少少的其实也有点无可奈何,同时也可以看出田畴其实是很希望北方边境能有一个太平景像的心愿。

不过现在的情况是田畴早年间意外的与陆仁联了手,并且在陆仁的帮助之下为了北方边境的安宁做了不少的事情,田畴的一些情况也就因此而发生了改变,至少田畴可以不用再刻意的举族迁居,事有不济的话跑陆仁那里去就行了。

反过来老曹见田畴其实挺老实的,所以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过份,毕竟右北平和辽西一带得有个合适的人镇着。而且以田畴在那一带的名望,你真要是把他给逼急了、逼跑了,反而会对北方边境的安宁不利,既然有这么个老老实实的人,那不留着干什么?

总而言之,田畴是在有陆仁这么个退路的情况下不用迁居邺城,然后就这么一直在北方边境那里过着自己的日子。而田畴在那里原本的名望就很不错,再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面一直在充当着和事佬、缓冲者,其名望会上升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现在一个有着这样的名望的人,带了一群人以一个手无寸铁的姿态挡在了山海关的关门前,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来劝谏曹丕取消出兵的打算……这种事,中原地区开过来的将士对此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可是对当地那些熟知田畴的将士、百姓们来说又会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说当时山海关那边就有点乱了,同时也有不少人加入了田畴这个“非暴力不合作”的怪异团体之中。而随着这个团体的人数的增多,到还真让曹丕这头的军队有点不知所措。

不管不顾的打杀过去?那些不入流的军阀这么做是没关系,反正他们也不用在乎自身的名声好不好听,只要把实质性的好处给捞到手里就行了。可曹丕却不是那些土匪一般的烂军阀啊!他现在可是魏公,心里面更还想着要称王、称帝,不顾着点自身的名望哪行?

反过来看田畴是什么身份?田畴也是有着正式的官爵的人好不好?而且田畴是率众死谏,并不是在搞什么叛乱,甚至还明说了你曹丕如果执意要打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跨过去,曹丕要是对他们下手其性质就变成了屠杀谏臣和平民,这种恶名可不是曹丕背得起的。

再说得难听点,这时的曹丕也才不过刚刚把魏公的宝座给坐稳了一点,个人名望上可经不起折腾。而且献帝刘协都下了诏书劝止曹丕,当世大儒郑玄还以遗书劝阻曹丕,曹丕执意的出兵已经是顶着莫大的压力了,能给自己辩解一下的借口也只有所谓的“陆仁害死吾子”而已。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只是和陆仁打起来还能勉强说得过去,可要是屠杀了劝谏的官员与平民的话……

总之,曹丕在收到消息之后头当时就大了,而他的先头部队也被卡在了山海关那里是进也进不了,退又没得到命令,只能是驻扎了下来等待曹丕的命令。你要杀?行!拿命令过来,反正这种会被天下人指着骂的锅,我们是不会去帮你背的。

曹丕也急啊!陆仁那头有电报技术,这在对西域联军作战的时候已经是公开了的,所以曹丕很清楚的知道陆仁那头肯定是早就得到了信,现在能抢到的时间,就只能是陆仁的主力尚在中亚地区,短时间之内无法回援的那些时间而已。可这么一耽误下来,那点时间不都被耽误光了吗?

要说曹丕也是够心狠手辣的,在反复的思考之后,曹丕就有点倾向于不管什么名声不名声,无论如何先把辽州给打下来再说,毕竟辽州地区对河北那边的威胁太大了。只要能打下来,至少也是把辽州那边给搅乱,造成一个既成的事实,那么名声这东西回头再进行补救吧。

可就在曹丕准备狠下心来作出决定的时候,另一个异常紧急传回来的消息就给了曹丕当头的一记重锤……刘备和孙权联名发表了檄文,檄文中表示曹丕如果执意的“向陆仁寻仇,不遵天子劝诏、不纳已故郑先师之遗命”的话,刘备和孙权将会同时出兵,从两个方向向曹丕的地盘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曹丕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眼,心说这俩货又冒出来凑什么热闹?你们不是一直在为了荆州南郡的问题而扯皮不断的吗?怎么一下子这么齐心了?好,就算你们齐心合力,可从战略上来说你们也是一种防御性的同盟关系好不好?老子没去打你们都已经


状态提示:卷三 第三百四十七回 阴差阳错(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